含多核金属簇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chishe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功能配位聚合物的合理设计与合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由于它们迷人的拓扑结构,而且由于它们在气体吸附与分离、不对称催化、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设计和合成热稳定性好、多孔的配位聚合物是最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由于次级结构单元被广泛引入到配位聚合物结构的构筑当中,使得许多表面积大的功能配位聚合物被合成出来。本文通过选用线型羧酸配体、V-型羧酸配体和无机亚硒酸与过渡金属离子在水(溶剂)热条件下反应,成功的合成了含多核金属簇次级结构单元的配位聚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部分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质和磁性质进行探讨。本文分为五部分:前言部分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系统的介绍了含多核金属簇次级结构单元的配位聚合物的发展现状,以及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所取得的进展。第二章介绍了由具有刚性的线型羧酸配体4,4’-联苯二甲酸和锌盐构筑的新型的配位聚合物[CH3NH2CH3]2[Zn3(bpdc)4]·DMF·C2H5OH·8H2O (1)。配合物1的结构中存在着三核锌簇[Zn3(OCO)6]次级结构单元,是一个二重穿插的具有8-连接-(3,6)-网的hex拓扑结构的孔洞配位聚合物。第三章介绍了由刚柔相济的V-型羧酸配体4,4’-磺酰基二苯甲酸和锰盐,在溶剂热的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溶剂构筑的两个配位聚合物,[CH3NH2CH3]2[Mn6(OH)2(sfdb)3(COO)6]·H2O(2)和[Mn3(sfdb)3(DMA)2(H2O)]·3H2O (3)。配位聚合物2的结构中含有三核锰簇[Mn3(μ3-OH)(COO)6]次级结构单元,是一个三维的笼状配位聚合物,可以简化为4-连接的钻石型网络结构。配位聚合物3的结构中含有三核锰簇[Mn3(COO)6(DMA)2H2O]次级结构单元,是一个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第四章介绍了利用亚硒酸(H2SeO3)和钴盐在相同的温度下,在有Na2WO4·2H2O的情况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4(SeO34] (4);在没有Na2WO4·2H2O的情况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Co3(SeO33(H2O)] (5)。配位聚合物4和5的三维结构中均包含由十元Co环形成的一维孔道。配位聚合物5的结构中存在着氢键作用,导致配位聚位聚合物4和5的一维孔道形态有所不同。配位聚合物4和5是一对超分子异构体。结论部分对所合成的五个配位聚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功能做了概述,总结了反应溶剂、模板剂对配位聚合物结构的影响。该研究为设计和合成具有多核金属簇次级结构单元的新型功能配位聚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利用酶解法提取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各因素对竹笋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影响程度依次为:
石松生物碱(Lycopodium alkaloids)是从蕨类植物石松及其近缘植物(Lycopodium related plants)中分离得到的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生源途径的一类天然生物碱。广泛存在于石松及其
本文分析网络广告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影响的各个方面,并推测出网络广告对当代大学生未来生活可能的影响,希望为网络广告的健康发展和未来人们消费趋势影响因素的预测尽一点绵薄
网络政治安全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安全形态,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或政治安全,而是在网络社会中,基于互联网络对政治的全面渗透,以及政治对互联网络的广泛运用,使二者形
二战后德国通过颁布一系列高等教育法律,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重建高等教育,目前己形成较成熟、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始终坚守高等教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非手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前白蛋白(PA)、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最佳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区之一,每年所得葡萄籽数量十分可观,其中葡萄籽中的酚类含量丰富。采用蛋白-单宁沉淀法为测定方法,以贺兰山东麓三
<正>一前言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边贸易体系对全球贸易自由化推动作用的逐渐减弱,尤其是多哈同合谈判的失败,世界多数国家开始转向双边或多边
为了降低舞弊引发的财务报表风险,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新准则,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将审计风险模型调整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