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震造成永久地面位移形成的断层活动时,埋地管道会受到多种载荷组合作用,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变从而导致管道失效,给管道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逆断层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管道的预增强方法分析,给穿越断层管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更大程度的保障断层区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建立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管道裹覆碳纤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内压载荷作用对管道屈曲的影响。并从管道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造成永久地面位移形成的断层活动时,埋地管道会受到多种载荷组合作用,产生较大的拉压应变从而导致管道失效,给管道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逆断层作用下碳纤维复合材料对管道的预增强方法分析,给穿越断层管道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更大程度的保障断层区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建立了弯曲载荷作用下管道裹覆碳纤维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不同内压载荷作用对管道屈曲的影响。并从管道内压、碳纤维裹覆厚度及角度研究了碳纤维对管道的预增强效果,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管道屈曲时对应的临界弯矩及弯曲应变。结果表明:内压存在且较低时增加了管道抵抗载荷的能力,但随着内压的增加,管道抗载荷的能力又逐渐下降。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效的增强了管道的力学性能,且碳纤维裹覆厚度越大,角度越小预增强效果越好。建立了逆断层作用下管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无内压及含内压管道的屈曲形态。研究了无内压管道最大轴向压应变及最大等效塑性应变随着断层位移增加的变化的趋势。以及含内压管道在不同断层位移作用下,上盘区屈曲位置附近的轴向应变沿管道轴向的分布情况。在逆断层作用下管道模型的基础上,在管道外层裹覆碳纤维材料,通过改变碳纤维的厚度及其角度来分析管道预增强的效果。对比了裹覆碳纤维与增加壁厚两种方法的抗震效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裹覆碳纤维比增加壁厚的管道增强效果更好,且经济成本更低,可以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天然气管道缺陷检测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措施,但天然气管道缺陷信号存在噪声多、缺陷特征微弱等问题,导致管道缺陷诊断精度不高。为了精准诊断天然气管道缺陷,降低天然气管道事故发生率,本文研究了管道缺陷信号的降噪理论、特征参数分布规律及诊断方法。(1)基于小波阈值降噪理论,建立软硬阈值折中函数,引入果蝇优化算法自适应选取小波阈值进行降噪。相比于传统降噪方法,FOA-
中俄输油管道漠大一线是我国“一带一路”重要能源合作项目之一,其平稳安全运营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2011年漠大一线投产后,原始设计油温为-6.41℃~3.65℃,而目前来油最高温度已上升至20.58℃,未来还将面临持续升高的可能,这使得管道融沉风险加剧。2018年漠大二线投产后,随着管道运营时间的增加,两管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使得融沉风险进一步加剧。因此,目前急需对漠大一
双金属全容式LNG储罐的外罐一般由不能承受低温的钢材建造,内罐泄漏会造成储罐绝热结构和外罐的破坏。本文首先根据双金属全容式LNG储罐的结构和LNG的物性,通过MAC算法计算内罐发生泄漏后储罐内部流场,确定了LNG内罐泄漏的模式。针对LNG内罐小孔泄漏模式,设置热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划分内壁和绝热层网格数,计算得到正常工况下绝热层稳态温度场和泄漏工况下的温度场。通过分析泄漏点处的对流换热,建立了二维
往复压缩机设备在石化企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其结构组成复杂,很多零部件易发生损坏,出现故障的几率大,且不易被工作人员发现,常常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为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其实施设备状态评估势在必行。传统的设备状态评估大多依据数据驱动模型,假设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满足概率同分布;而往复压缩机运行工况不稳定导致振动信号呈现多变性,数据不满足同分布假设,从而降低了评估模型
集输管道在不同工况下的泄漏失效后果及其安全距离,是建立油田管道高后果区识别准则的基础。本文采用FERC液池扩展模型计算液池扩展和流淌火扩展区域半径,采用固体火焰模型评价集油管道池火和流淌火的后果;提出了基于后果和基于风险的集油管道安全距离确定方法,针对集油管道流淌火灾和池火灾,分别确定了基于后果和基于风险的安全距离;采用数学模型法和数值模拟法分析高压注水管道泄漏后的高压水柱轴心动压变化规律,推导考
深水开采过程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开采经验相对较少并且缺乏详细资料等问题,而开采过程中又易发生环空入侵甚至造成更大的灾难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环空入侵后的井控操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对井控操作进行实时风险分析可以对井控操作进行指导并减少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通过对深水开采作业的分析,将深水开采作业发生环空入侵事故细分为三个场景,分别是:浅层气入侵、钻井过程中环空入侵和固井过程中环
管道在输送油气介质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管道运输也逐渐成为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命脉。但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在役时间较长的大埋深管道外防腐层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缺陷和破损,甚至发生泄漏,长此以往会给管道安全、高效、持续的运输带来不利的后果,严重的则会导致各种爆炸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大埋深管道防腐层检测和防护问题迫在眉
LNG接收站建设完工后,即可对场站内的管线进行预冷,使管线降温至预期温度。在预冷作业时管线降温出现温差造成不均匀收缩,导致管线出现应变和应力的变化,因此需要针对管线预冷作业展开研究。本文以国内某LNG接收站卸料管线为研究对象,采取控制变量法对管线的预冷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国内某LNG接收站,分析其卸料管线预冷工艺流程,确定影响管线预冷效果的相关因素:低温氮气的预冷时间
LNG接收站中的卸料臂作为LNG船与LNG接收站接卸作业中的枢纽,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针对卸料臂作业中的风险、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对保证日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NG卸料臂卸料作业为研究基础,依据功能共振模型针对卸料作业各个功能模块性能波动状态进行风险评估,推测出模块波动共振引发的失效后果。卸料作业中存在泄漏风险,为了更好的针对泄漏事故进行预警,根据知识元模型进行泄漏事故情景推演,明确事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