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C)属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除感染、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外,UC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病变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高表达。近年来UC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虽然在发病初期有一定疗效,但在5-10年内会出现耐药性或合并严重并发症,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盐酸小檗碱具有抗炎、抗腹泻、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研究发现其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抑制肿瘤及炎症中COX-2的表达。因此将盐酸小檗碱应用于UC有望为UC的治疗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盐酸小檗碱应用于人类UC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48只雄性BALB/C小鼠自由饮用含8%DSS的自来水诱导结肠炎模型后,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小檗碱灌胃治疗(T40组:40mg/kg/day,n=16;T80组:80mg/kg/day,n=16)或等量蒸馏水灌胃(MC组:n=16),另外16只未造模小鼠(NC组)治疗期间给予蒸馏水灌胃。每日监测小鼠体重、大便性状及便潜血,比较各组小鼠结肠炎DAI,治疗3天和7天后各组随机抽取8只处死。各组结肠组织切片HE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评分;采用RT-PCR、半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OX-2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认)和双抗体夹心免疫放射分析(IRA)分别测定血浆TXBZ和P一选择素水平。 结果: 盐酸小栗碱治疗可使DSS结肠炎小鼠体重增加、腹泻减轻、便潜血减弱或消失,DAI积分及组织学评分下降,效果显著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尸<0 .05);治疗3天后,血浆TXBZ水平四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尸<0.01) (MC组:83.72士2.72pg/ml;NC组:18.33士2.07 pg/ml;T4o组:61.83士4.52 pg/ml;Ts。组:39.18士3.17 pg/ml);血浆P一选择素各组分别为53.37士4 .63ng/ml、10.44士2.6On留ml、40.38士2.09 ng/ml、26.89士1.95n留ml,四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尸<0.01);结肠COX一2 mRNA在NC组无表达,在其他三组为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四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ol);免疫组化显示COX一2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表面上皮、隐窝上皮、固有层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胞浆中,四组之间染色积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尸<0.01)。 治疗7天后,血浆TXB:在各组分别为82.73士2.64 pg/ml、19.63士2.62pg/ml、48.97士4.38 pg/ml、30.40士2.36 pg/ml;血浆P一选择素在各组分别为51.99士4.37n留ml、10.56士2.54ng/ml、34.16士1.94ng/ml、19.41士2.45n留ml,二者在四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肠COx一2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染色积分在四组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尸<0.01);各项指标在治疗7天与治疗3天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尸<0.05)。 结论: 盐酸小巢碱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效。小璧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组织中COX一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浆TXB:和P一选择素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可能是小璧碱治疗小鼠结肠炎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