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棒状磷灰石蛋白药物载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t_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纳米磷灰石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得到广泛的研究。本论文采用模板-水热法合成介孔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棒状纳米锶羟基磷灰石并对纳米磷灰石的体外负载蛋白药物及缓释实验进行了研究。第一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棒状纳米锶羟基磷灰石,考察老化时间对掺锶磷灰石形成的影响,并采用XRD、FT-IR、SEM、TEM等测试方法对纳米锶羟基磷灰石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老化时间是决定样品形貌的关键因素,当老化温度为60°C、老化时间为48h时,制备的锶磷灰石呈棒状结构,其直径约为30nm,长度为120–180nm。第二利用模板-水热法合成介孔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考察表面活性剂(F127)用量对样品介孔的影响,采用XRD、FT-IR、SEM、EDX、TEM、BET等测试方法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属于介孔材料并呈棒状结构且结晶度很高,颗粒直径大约为25nm,长度为75–125nm。当F127的用量为1.33g时,棒状磷灰石的比表面积为86.29m2g–1,平均孔容为0.27cm3g–1,平均孔径为3.83nm。第三对制备的介孔棒状纳米磷灰石进行载药性能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和溶菌酶(LSZ)作为模板药物,将载药样品置于pH值为7.40的模拟体液中,恒温37°C进行体外缓释实验。结果表明介孔棒状纳米磷灰石对BSA的负载量要大于对LSZ的负载量,这是由于沿c轴生长的棒状磷灰石,其a(b)晶面的面积比c晶面的面积大,导致了纳米粒子表面暴露的正电荷的数量相对于负电荷要多,使得在水溶液中呈负电性的BSA吸附量变大。此外随着羟基磷灰石比表面积和孔径的增大,对蛋白质的吸附量均增大。在药物释放阶段,介孔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BSA表现出很好的缓释性能,而LSZ则表现出了突释放现象。第四锶羟基磷灰石对BSA的负载量明显低于羟基磷灰石,这是由于锶的离子半径比钙离子半径略大,使其对BSA的静电吸引力变弱。在药物释放阶段,BSA从锶羟基磷灰石上的释放速率明显高于从羟基磷灰石上的释放速率。
其他文献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常见经常会在医院里出现的感染,通过本文主要针对30例普外切口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去进行探讨.并且对于其进行手术之后,患者自身机体抵抗力
<正> 德令哈被确定为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城市后,市政建设和工业区建设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以目前的发展态势看,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里,市区规模不断扩大,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心脑血管病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