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如高血压、脑血管动脉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引起的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临床上较严重脑血管病,在脑卒中中占10%30%,其中三个月内的病死率为20%30%。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颅内先天性动脉瘤(AN)破裂,约占5085%,其次是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型,其他如动脉炎、颅内异常血管症、肿瘤破等[1]。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很严重的脑出血,且有一定的致死性,然而对幸存者可以导致长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障碍[2]。临床中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对症治疗,并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如:降低高血压、减轻颅内压力、预防再次出血的风险等[3]。临床中治疗的重点是降低疾病的死亡率、降低疾病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外科治疗主要是介入治疗,如果出血量大给予颅内引流等。其中内科治疗中抗炎治疗、抗氧化应激治疗是一个新的治疗方向[4]。人类首次提纯姜黄素是日本人Hiroshi Hikino在1966年,中国在1979年由许洪霞将姜黄素类物质应用于宫颈癌的治疗,并获得一定的疗效[5]。目前,姜黄素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临床中已经用来治疗肿瘤,胃炎,肝炎等,近几年有研究用来治疗脑栓塞[6]。目前,姜黄素用来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较少,我们就姜黄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作用做一研究,主要是从抗炎症反应及抗氧化应激反应方面,证明姜黄素在SAH中,有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目的:1、观察并记录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的变化,研究探讨姜黄素在SAH后的抗炎症反应的作用,抑制谷氨酸盐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2、探讨姜黄素在SAH后的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氧化产物产生,及提高抑制剂的含量。研究方法:1、临床中较多见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本实验中采用血管内穿刺法模型来模拟临床中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及生理变化。2、选用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在300320g左右,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制作SAH模型。通过随机法将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SAH+姜黄素治疗组、SAH+玉米油组。3、SAH术后24h快速断头取脑,用来做:测定脑水肿的程度;检测大脑的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变化如:IL-1β,IL-6,TNF-α等的含量;检测氧化应激产物的变化如:ROS、MDA、3-NT、8-OHDG等;检测血脑屏障的渗透性的变化等。4、SAH术后24小时,用心脏逆灌注法取脑,做成冰冻脑切片,用来做: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和ED-1的变化等。术后48h采集脑脊液测定谷氨酸盐的含量变化。结果姜黄素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SA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玉米油组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脑组织中表达的炎性因子增多,脑含水量增多,BBB的通透性增加,神经细胞凋亡增多;脑组织中的氧化产物增多,抗氧化剂含量减少。SAH+姜黄素治疗组,可见炎症因子浸润减少,脑水肿程度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所改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氧化产物减少,抗氧化剂的含量增多。结论姜黄素可以减轻SAH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主要表现在减少脑的含水量,抑制并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BBB的通透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对SAH后的大脑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