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在当前临床实践中会优先考虑等渗造影剂,这可能是因为等渗造影剂与更少的内皮损伤相关。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近期和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多,这是否与介入过程中不同造影剂对其内皮造成损伤相关,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合并有糖尿病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进行择期PCI治疗时,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和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对循环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的影响。同时在体外比较不同造影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细胞毒性效应。方法:第一部分:将入住于新华医院心内科的100例合并有糖尿病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组(Ⅰ组)和碘海醇组(Ⅱ组),同时招募49例未合并糖尿病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使用碘海醇,Ⅲ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前术后循环中的CD31+/CD41a-EMPs,CD62E+EMPs和CD31+/CD41a+PMPs(Platelet Microparticles,血小板微粒)。第二部分:使用CCK-8、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体外检测碘克沙醇和碘海醇对HUVECs的毒性作用。结果:第一部分:三组患者PCI术后CD31+/CD41a-EMPs和PMPs均比术前显著升高。术后Ⅱ组的CD31+/CD41a-EMPs和PMPs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Ⅰ组术后CD62E+EMPs较术前显著下降,同时术后Ⅰ组CD62E+EMPs水平低于Ⅱ、Ⅲ组。第二部分:两种造影剂均引起HUVECs释放内皮微粒,抑制HUVECs活性并引起凋亡,同时上调Bax和剪切的caspase-3,下调Bcl-2。而碘海醇的上述作用显著强于碘克沙醇。结论:和碘海醇相比,不管在体内还是体外,碘克沙醇均引起更少的内皮微粒释放到血液中,这和碘克沙醇更弱的致凋亡作用有关,说明碘克沙醇对内皮损伤更小。因此,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择期PCI治疗时,选用等渗造影剂(而不是低渗造影剂)可能有利于减少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