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随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聚集。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上述地区人多地少的局面进一步恶化,城市用地无序扩张,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城市现阶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舟山本岛作为我国新兴的海洋经济发展区域,在当下的发展中既拥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方面,舟山市的海岛特性使其在海洋经济、对外贸易、旅游业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一方面,舟山本岛山多田少的情况,也使其在城市用地扩张上极易受到制约。近十年来,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给舟山本岛注入快速发展的活力,也将其推到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境地。滩涂资源,是海岛城市特有的一种土地资源类型,在经过简单的人工改造后滩涂资源可应用于不同类别产业的发展或城市用地的扩张。因而,利用滩涂资源进行城市发展,是破解海岛城市用地困局的一种合理手段。 本文基于舟山本岛1995-2015年三期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的解译方式,获取图像中的滩涂资源与城市用地数据。而后运用生态学分析方法、空间统计学分析方法、象限方位分析方法、城市扩张指数等方法来探究舟山本岛滩涂围垦活动和城市用地扩张的特点,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在1995-2015的20年间,舟山本岛的滩涂围垦活动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滩涂围垦的总范围不断扩大,围垦面积增速持续上升,围垦开发的强度随时间推移略有下降,在经过几十年的利用后本岛周边的滩涂资源面临枯竭。 (2)前十年的滩涂资源利用以近陆域的海涂为主,后十年逐渐向浅海发展。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周边即使缺乏开发条件较好的滩涂资源,也会在不造成严重生态影响的前提下,对周边浅海水域采用填海造陆等成本较高的方式,来拓展城市用地。 (3)20年间,城市用地面积随着舟山市的人口、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长。前十年增长强度和速度较低,后十年较高。尽管如此,后十年的土地利用率仍处于比前十年高的水平,这说明舟山本岛在2005-2015年间处于一个城镇化快速推进、人口大量聚集的阶段。 (4)舟山本岛的城市发展重心在20年间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移动而后向北跳跃的过程,与此同时在城市结构上形成由四个主要核心和三个次级核心组成的组团式结构。各区域间协同发展,使舟山本岛经济整体性和城市功能合理性得到提升。 (5)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与城市用地扩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从研究数据来看两者之间发生自然演替需要时间,大约为8到10年,人工干预可以大幅缩短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6)滩涂资源的利用方式取决于周边区域的城市发展动力,处于发展动力较弱区域的围垦区多维持渔业、养殖业或湿地功能;反之,则会导致围垦区快速地向城市建设用地发生转变。同时,由于围垦区本身具有高强度开发的潜力,会对产业聚集和城市用地扩张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7)海岛城市的城市空间形态与陆地城市的蔓延式发展不同,呈现零散的点状分布。是一种在土地资源限制和滩涂资源开发潜力引导作用的双重影响下衍生出的城市扩张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为:在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有滩涂资源的区域就会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用地,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会诱发周边地区更多的滩涂围垦活动和城镇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