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地形的限制,公路路线中难免会出现长大纵坡路段,特别是在西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山地、丘陵众多,长大纵坡路段更是随处可见。因坡度的影响,车辆在长大纵坡路段行驶状态与平坡路段有所不同,车速会减慢,并且需频繁的制动和启动,这些都使得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更易遭到破坏。本文依托甘肃省交通厅项目《黄土地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甘交工(科研)2012年第03号),结合甘肃省雷西高速公路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形式,以提升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为核心,从应力分析、级配、材料组成、路用性能等方面对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中面层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在对石忠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破坏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长大纵坡中面层的破坏类型以失稳性车辙破坏为主。并采用雷西高速长大纵坡路段路面结构形式,利用Bisar3.0力学软件对剪应力进行分析,得出了最大剪应力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坡度、深度、水平荷载系数、重载等因素对中面层最大剪应力的影响。然后针对中面层高温稳定性的提升,从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在胶结料方面,通过常规实验、SHRP试验对不同掺量的SBS+岩沥青和SBS+TLA两种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温度敏感性、老化、流变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综合各方面性能,对岩沥青、TLA两种天然沥青的掺量进行了初步确定。在级配上,对粗细集料划分标准进行分析,将4.75mm作为本次粗细集料划分界筛孔。以粒子干涉为理论基础,对粗集料进行逐级填充,同时进行干捣实密度试验,按照粗集料最紧密堆积为原则,确定了粗集料的组合比例。由于对细集料填充,均匀性难以控制,因此细集料级配不再采用逐级填充的干捣实密度实验确定,而是在林秀贤建议的Superve-20级配范围进行平均分配设计,再结合贝雷参数,对级配进行修正。最后,通过路用性能实验,研究了不同级配和不同胶结料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将路用性能指标与胶结料性能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SBS+岩沥青、SBS+TLA两种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指标与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关系,提出能够表征两种复合改性沥青胶结料高低温性能的指标。结合依托工程气候特征,综合胶结料性能和混合料性能,确定了两种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优掺配比例,并将最优掺量时两种复合改性沥青的优劣性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