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排放及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造成的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等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食物消费结构的转变,对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因此畜禽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还极有可能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虽然我国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逐步认识到畜禽粪便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政策管理措施,但由于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固有特征和制度层面的不足,使得该问题的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由于养殖成本和市场议价优势等因素,我国的畜禽养殖方式正逐渐从散养向专业化养殖方式转变,而专业化养殖普遍缺乏耕地吸收畜禽粪便,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次,我国养殖业有进一步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集中的特点,加剧了畜禽粪便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性。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畜禽粪便利用率呈下降趋势。最后,畜禽粪便污染是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监督管制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使用政策管理措施进行控制与调节。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我国畜禽生产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治理对策。在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不同种类畜禽粪便的排放水平和排放方式,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影响畜禽粪便处理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而研究了不同畜禽污染治理对策的有效性。此外,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和相关参数,本文还从宏观层面研究了我国畜禽生产、污染排放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微观实证研究发现,还田作肥料是我国目前生猪和家禽养殖户对畜禽粪便的主要处理方式,但是还田比例在2005-2010年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废弃比例却明显上升。计量模型结果显示,村级有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对提高家禽粪便的还田比例有显著影响;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生猪和家禽粪便还田的可能性都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家禽粪便废弃的概率下降。人均播种面积、户主年龄和村人口密度等解释变量也对农户畜禽粪便处理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对不同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的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已有的治理对策对散户能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养殖专业户缺乏效果。宏观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畜禽粪便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未来随着我国畜禽生产的迅速扩张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畜牧业生产所导致的粪便污染将更加严重。从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来看,东部地区污染严重且程度逐渐加深,中部和西部地区畜禽粪便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且增幅低于东部地区。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治理我国畜禽污染排放的措施和政策建议:1)促进畜禽粪便循环利用,减少畜禽粪便污染排放。未来随着我国畜禽产品需求的增长,畜禽产品产量及其导致的粪便排放将不可避免的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激励政策,增加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减少畜禽粪便的环境污染排放。2)制定和实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对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养殖模式的差异性。3)完善畜禽养殖业的相关立法,有效监督畜禽专业化养殖户的排放污染行为,应重点针对养殖专业户出台更严格的环境政策监管措施来规范和引导其对畜禽粪便的处理。4)从经济利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协调畜禽产业的区域布局,鼓励畜牧业生产向中西部省份转移,控制东部省份的畜禽养殖规模和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