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是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最强音的响应,又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进行的实践和探索。高校是培养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把“和谐”理论引入高校校园,也必将极大地推动高校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更新和转变。校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重要环节。近几年来,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和谐校园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一线进行学习和调研,并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分析。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和谐校园的内涵及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首先对和谐校园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其次论述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地位和作用,证明了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和谐、学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现实需要。第二部分指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原则。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的原则加以规范和引导,及时解决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保证和谐校园建设的顺利有序发展。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第三部分对高校校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指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当前高校校园的主旋律是和谐的,但是还存在不和谐的音符。高校校园的不和谐,既受到社会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又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相关。第四部分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对策。从加强高校党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推动学校和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高校自身不断完善,又需要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