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影响牦牛种间杂交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牦牛种间杂交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为探索异种配子受精的发育过程及犏牛受胎率低、流产率高的原因,提供有力的实验手段,为牦牛杂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对西部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1.抽吸法和抽吸加切割法采集牦牛和当地黄牛卵母细胞,抽吸法平均从每个卵巢采集的可用卵母细胞数(4.45 VS 4.67)极显著低于抽吸加切割法采集的可用卵母细胞数(6.33 VS 7.28)。 2.牦牛卵巢表面卵泡卵母细胞在成熟液A(M199+10%FBS+75mg/L青霉素+50mg/L链霉素)中的成熟率(75.56%)高于在成熟液B(在A的基础上添加1.0mg/LFSH)的成熟率(72.73%),低于在成熟液C(在A的基础上添加0.5mg/LFSH)培养的成熟率(78.57%),但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适量的FSH可促进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FSH的剂量超过一定浓度时对牦牛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有不利影响。在成熟液D(在C的基础上添加5.0mg/L LH和1.0mg/L 17β-E2)和成熟液E(在D的基础上添加55mg/L丙酮酸钠)中的成熟率(81.43% VS82.76%)高于前三者,且E液的成熟率高于D液的成熟率,表明55mg/L丙酮酸钠促进牦牛卵母细胞成熟。E液为本实验室条件下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最佳培养液。 3.牦牛卵巢表面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81.29% VS 67.74%)极显著高于牦牛卵巢内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P<0.01)。 4.以BO液为受精基础液,荷斯坦奶牛冻精体外受精牦牛卵母细胞,精子浓度为0.4×106~0.6×106/ml时的卵裂率(28.49% VS 49.15%、50.34%)极显著地低于精子浓度为4×106~6×106/ml和40×106~60×106/ml时的卵裂率(P<0.01),后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精于浓度为0.4×106~0.6×106/ml和4×106~6×106/ml时,种间杂交胚胎的桑囊胚率(3.95%、3.53% VS 1.38%)显著高于精子浓度为40×106~60×106/ml时的桑囊胚率(P<0.05)。精卵共培养6h的卵裂率(35.97% VS 49.15%、49.32%)显著的低于精卵共培养24h和48h的卵裂率(P<0.05):精卵共培养24h的桑囊胚率(3.53% VS 2.00%、2.82%)高于精卵共培养6h和48h的桑囊胚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荷斯坦奶牛冻精体外受精牦牛卵母细胞,精子适宜浓度为4×106~6×106/ml,受精适宜时间为24h。 5.野牦牛冻精与牦牛卵母细胞受精的早期胚胎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的桑囊胚率(10.40%VS 7.71%)高于与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的桑囊胚率,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这两者的桑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在SOF和CRlaa液中的桑囊胚率(0、0)(P<0.01)。因此,与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是克服牦牛胚胎8~16细胞期发育阻断的有效方法。 6.建立的牦牛种间杂交早期胚胎体外生产体系可使牦牛(母本)与荷斯坦奶牛、西门塔尔牛、野牦牛(父本)杂交的卵裂率分别为49.15%、38.41%、67.29%,桑囊胚率分别为3.53%、2.48%和10.63%;甘肃当地黄牛(母本)与野牦牛(父本)杂交的卵裂率和桑囊胚率分别为41.0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