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作者通过回译王际真与麦克休的《红楼梦》英文节译本,重新认识和领略了《红楼梦》这一中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尝试突破以往学术研究侧重《红楼梦》全译本的对比分析,从流传度较广的两部英文节译本出发,基于原著对比分析这两部小说中宝黛人物形象的构建。在重写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尝试从文化翻译观来探讨宝黛人物形象的构建,从肖像、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四个方面入手,通过具体的例证,在充分理解原作思想的基础上,分别对比两个节译本中的宝黛人物形象,并分析两位译者如何对各个方面加以甄词酌句最终成文,进一步推测两位译者在怎样的翻译制约机制下对原文人物形象进行缩节整合。基于对原著的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阐述,本文重点关注宝黛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段和策略,为重写理论在中国古典小说的运用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从而折射出译者的价值观念,掌控文本语言,同时构建并维系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王际真在对宝黛形象进行翻译时,尽可能的保留并传达出中国小说人物语言特点,但是由于受到意识形态、出版商等社会文化因素的限制,王际真译本并没有将原著中物质及精神文化一一译出,而是仅仅将宝黛爱情主线及其相关分支节译成文。译文语言简洁明了,基本还原了小说原著中的人物形象。(2)作为库恩《红楼梦》德文译本的转译,麦克休译本并没有对原著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而且除受到当时意识形态、赞助商及主流诗学的影响外,还或多或少存在转移过程中的“二次翻译”带来的译文语言的佶屈聱牙。多重因素作用下,麦译本中的宝黛人物形象虽然基本上延续了原著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不乏人物语言的夸张及人物性格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