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蛋白质分离和酶促反应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诞生的微流控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蛋白质、细胞、生物反应、功能材料制备等领域的研究。在现有研究中,微流控芯片内流体采用的流型多集中在平行流和液滴流两种。而微流控双水相环隙流由于其具有比表面积大以及界面可控的优势,在生物活性物质分离,酶促反应方面颇具应用前景。本研究设计了产生平行流和环隙流的微流控装置。探索了两种流型下流体层流流动的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装置均能形成稳定的层流。但对比两种流型,除了都能实现对两相接触时间和物质传质距离的调节外,环隙流还能实现对两相接触面积的调节,体现了更加优异的可控性。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分子,建立了环隙层流的微流控双水相萃取分离蛋白质方法,研究了微流控环隙流条件下其在PEG4000/(NH4)2SO4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分配行为。结果表明,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实验仅需21.21秒就可以实现71.1%的回收率,效率远高于烧杯实验。原因在于,环隙流流动界面对双水相在微流控装置中的传质具有强化作用,具有扩散距离短,仅数百微米;比表面积大,高达1.6x104m2·m-3;流动的两相时刻存在最大浓度梯度的特点。选择脲酶分解尿素反应为研究对象,在PEG4000/DEX40000双水相体系中,研究了微流控条件下,环隙流双水相对酶促反应的强化规律。结果表明,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酶促反应能取得1.92μmol·mL-1·s-1的酶促反应速率,而烧杯环境反应,酶促反应速率仅为0.028μmol·mL-1·s-1,二者相差68倍。原因在于,微流控技术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快的底物扩散速率,同时流动的流体带走了积累的产物,防止了产物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了微流控环隙流双水相体系蛋白质分离和酶促反应特性,探讨了界面对传质和反应性能和效果的强化,为微流控双水相体系在萃取分离和生物反应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他文献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制度成果。《条
以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创新为切入点,以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创新理论成果为实践经验,以服务质量满意度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对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用户调查为数据支撑,来研究电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庆阳进行沙棘良种引种试验,包括俄罗斯第三代沙棘良种11个品种2 295株、国内优质沙棘5个品种170株、当地中国沙棘1个品种20株。经过2014-2018年的观测
<正>长安大学教授冯忠绪及河南万里路桥集团研发团队发明的振动搅拌技术与设备(简称"德通振动搅拌技术与设备"),仅在不到3年时间里,便迅速推广至全国20余个省份,产值过亿。发
<正>一、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开放条件下的新竞争环境 WTO加快了中国开放步伐,也进一步改变着企业的竞争环境。一方面,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更多国外企业的抢滩登陆,国内竞争将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整体质量不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
根据填料冷却塔工作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分析了进塔水流量过小造成填料淋水不均,从而使塔内气水热交换能力降低并最终导致冷却塔冷却能力降低的原因。指出了冷却塔设计水流量选
“J”型曲线增长和“S”型曲线增长是研究种群增长的两个重要模型,本文对两种增长的模型假设、模型方程、增长率、增长速率、曲线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
关于在黏土地基上的建筑物所受浮力能否折减问题受到很多专家学者争论。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黏土地基渗水引起的建筑物基底浮力折减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渗流流经地基后作用
1确定使用除草剂品种的原则大豆田可选用的除草剂品种比较多,安全、有效、经济是选择除草剂品种的重要原则。在选择使用品种时,首先要考虑对作物安全、不易产生危害;其次是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