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期,蒙古右翼三万户的一些部落陆续西迁,进入西海(今青海湖周围一带),被称为“西海蒙古”。西海蒙古的入迁,使环青海湖居住的藏族先民被迫迁到黄河以南,改变了西海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使蒙古族与藏族一起成为青海的主体民族,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今天。蒙古进入西海后,有一部分深入到藏族、撒里畏兀儿(裕固族的先民)、土族聚居的腹地,最终与它们融合,成为它们的一部分,给这些民族带来了新生力量。蒙古族进入西海,还与藏传佛教的东向传播密不可分。以西海蒙古为中介,藏传佛教迅速传播到了整个蒙古地区,密切了西藏与蒙古的关系,为以后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研究西海蒙古史,可以弥补蒙古史、明史、青海地方史、藏传佛教史研究中的不足,还历史以原貌。研究西海蒙古与藏族先民的关系,有助于今天更好地团结蒙藏两族人民,为青海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做贡献。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地追述了“西海蒙古”进入青海前蒙古族在青海地区的活动及分布情况。第二章介绍了早期进入西海的各蒙古部落,对其首领亦不剌、满都赉阿哈剌忽、卜儿孩等人的出身、主要活动、子嗣及余部的归属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考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进入两海的右翼黄金家族部落,并以部落为序,详细考订了其迁入西海的时间、首领的出身、在西海的事迹、子嗣及余部的情况等,并阐述了西海蒙古对格鲁派传播及发展壮大的贡献。在本章里,笔者还对一些以往史家没有涉猎到的领域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对一些在史学界还没有取得共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章从西海蒙古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其与明朝通贡互市的情况、与西海“番族”的关系以及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关系。第五章从总体上说明西海蒙古西迁的原因及历史影响,对全文进行总结。 东蒙古迁入西海,始于永谢布太师亦不刺。他与鄂尔多斯领主满都贵阿哈刺忽于正德四年(1509年)开始西迁,先驻牧于甘、凉边外一带,后进入西海,攻破安定等四卫,占据四卫的牧地。几乎与此同时,达延汗的同母异父弟卜儿孩也因内乱到西海避难,与亦不刺一起成为西海蒙古的主要首领。后来蒙古本部的吉囊、俺答等人对西海不断进行征讨,亦不刺等人最终被征服。为了统领归附的亦不刺部众及新收服的撒里畏兀儿人,俺答又留永邵卜大成台吉、丙兔等驻牧西海,留鄂尔多斯的宾兔台吉驻牧松山,守护由蒙古进入西海的通道。进入西海后,蒙古接触到藏传佛教,由此引发了俺答与达赖三世的仰华寺会晤,蒙古各部从此开始正式饭依藏传佛教。仰华寺大会后,由于宗教上的原因,进入西海的蒙古部落较以前更多,力量也更加强大。明朝人称在西海长期驻牧的蒙古部众为“海寇”、“海虏”,称来往于西海与蒙古本部间的蒙古部众为“流虏”。明朝方面还为“海虏”在扁都口等地设立固定的互市口岸,对“流虏”也经常给予一些物质上的援助。万历中期,西海蒙古与明朝发生冲突,明朝派郑洛经略西海。郑洛采取“招抚番族、限制流虏、孤立海虏”的政策,并出兵莽刺、捏工二川,把海部的势力驱逐到黄河以北,焚毁仰华寺,西海蒙古从此元气大伤。崇祯年间,外喀尔喀蒙古领主绰克图台吉因在内战中被驱逐,率部进入西海,征服西海蒙古余部。1637年,和硕特蒙古固始汗进入青海,消灭了绰克图台吉,西海蒙古余部多为其收编,青海蒙古史进入和硕特统治时期。 蒙古进入西海后,遭到了“番族”的抵抗,部分“番族”被迫迁走,部分被迫向蒙古纳赋役。西海蒙古还在藏传佛教向蒙古传播和格鲁派在西藏各教派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