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贿是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中处于突出位置,受贿犯罪也是我国刑法一直以来打击的重点,为此国家先后在刑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中,对受贿犯罪的认定及处罚作出了较详细的法律规定,但由于我国成文法滞后于受贿犯罪现实的特征及相关法律规定用语的不确定性,在司法实务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李某受贿案就存在以下争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后,在案发前退还其所收受的财物的行为是否仍构成受贿罪?行为人在过年过节期间收受他人送予的财物的行为,倒底是受贿行为还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行为人在被纪检监察机关“双规”期间,如实向办案机关交代其犯罪事实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犯罪中的准自首?针对上述三个争议的问题,依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之规定,如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受贿故意,同时其在收受财物后“及时归还或上交”,则不构成受贿罪;如行为人主观上有受贿的故意,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上交的”,则应当以受贿罪对行为人定罪处罚;所以区分两种行为性质的关键,应当从行为人退还或上交财物时的主观心态和客观情况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但以客观情况为主。关于行为人在过年过节期间收受财物行为性质的问题,则需从行为人是否利用了职务便利、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以及收受财物数额的大小等方面去分析,判断其行为是受贿行为还是人情往来。行为人在自动投案后,在“双规”期间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的,构成一般自首;行为人在没有自动投案的前提下,其在“双规”期间如实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的,不管是同种犯罪事实还是不同种犯罪事实,都构成职务犯罪中的准自首;行为人在没有自动投案的前提下,其在“双规”期间如实交代办案机关已掌握的犯罪事实的,则构成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