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有价值的传统建筑保护更新,按规模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只对传统建筑单体进行改造,使之满足当今的功能需要,二类是对传统建筑片区进行改造,从规划层面入手,进行总体的功能分区,道路规划等设计。但二者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从单体传统建筑入手,往往更注意上位规划的既定要求,而忽略许多有价值的潜在设计条件,其次,从规划介入传统片区改造,往往会忽略对与建筑单体的关注,比如传统建筑的间架尺度,屋面举折坡度,院落的尺度,单体类型单元等等具体的问题,但综上这些具体因素都是对于下一阶段单体设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中尝试跳出单体设计,对整个片区进行理解,分析,在其中发现可以利用的元素信息,结合上位规划综合考虑单体的设计。在单体设计层面,对结构体系进行转化,利用新材料与传统建造材料对比,同时充分发挥新材料新结构体系的结构特点,对其充分发掘和利用。 本文以济南百花洲历史街区为例,试图通过前期对于场地历史因素,场地因素,建筑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原地块内建筑单体原型,原型发展变化,组合逻辑,进而反映在整体形态上。通过原型得出插入的新类型建筑,并将新老整合成为一体,一起回应场地。对于原有结构体系做转化是本次设计的深入阶段的主要方向,传统的木结构体系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弊端,由于屋架成一品品排列组合,并通过构件连接使之整体性强,因此其构件的绝对尺寸可以适量变小,而更多依赖整体达到稳定,但其也有不妥之处,比如其屋面部分,传统的构造显然不符合新的保温隔热防水的标准,屋瓦的制作成本和后期维修成本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由此最为常见的做法便是用现代的材料做仿古建筑,从贴面砖到复合屋面,转换的大多是材料层面,梁柱结构层面很少触及到,钢结构,显然是目前为止最为常见的改造策略,发挥现代的钢材料的性能,是截面尺寸变小,跨度适当加大,但即使这样也没有触及梁柱体系的改变。结构体系方面综合考虑功能与流线组织选择较为常见,技术成熟的整体现浇混凝土墙承重结构体系,用剪力墙去承担原有柱子的较色,并与梁和楼板现浇为整体,这样原本绝对尺寸偏大的混凝土柱子就可以减少尺寸,余出更多的使用空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用墙来引导流线,组织空间,做到功能与结构体系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