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传播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共分为两大部分,即上编和下编。  上编主要诠释、分析和论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和结构。  上编共有四章。主要围绕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不同创造主体和作用空间,提出构成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科学的执政党文化、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和健康的大众文化。  第一章论述文化以及先进文化。主要围绕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一般含义和基本构成,在比较、解读国内外学者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对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看法。  第二章论述科学的执政党文化。主要研究了什么是科学的执政党文化、科学执政党文化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科学的执政党文化形成的机理、当代中国科学的执政党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构成中的地位等等。  第三章论述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主要论述了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的内涵及其历史渊源、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全球认同语境中的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空间、优秀民族国家文化的先进性特征以及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构成中的地位等等。  第四章论述健康的大众文化。主要分析了"大众文化"研究的西方话语、健康的大众文化的内涵、大众与文化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主流与大众的融合互补、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构成中的作用等等。  上编在分别论述三个主要文化层面的同时,还分析了这三个主要文化层面的创造主体和作用范围。这三个文化层面的创造主体为执政党、民族国家和人民群众。同时,这三个层面又共同赋予执政党、民族国家和人民群众以充实、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取向。在不同的作用领域,它们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状态和作用主体。在政治生活领域,科学的执政党文化处于最前沿,是发挥影响的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力量。在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科学的执政党文化虽然仍居于核心和领导地位,但显而易见的是,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和健康的大众文化成为发挥直接影响的主体,科学的执政党文化只是作为思想基础或指导思想而存在。  上述三个层面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在科学的执政党文化的领导下,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与科学的执政党文化一起构筑着当代中国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健康的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表层和表现状态。科学的执政党文化、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和健康的大众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执政党通过理想、信念以及价值观、世界观、方法论的塑造和传播使自己的执政理念成为全党和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如果这一基础能够形成传统并得以传承,那么,它便自然地成为民族国家文化的崭新内涵。民族国家文化是塑造国民深层心理和价值的主要力量,但其最典型、最积极的文化元素常常由执政党来传承并内在地反映于执政党文化之中。健康的大众文化不仅是对科学的执政党文化和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的大众化、实践性的阐释和表达,而且它自身的延传、递进,又必将凝结为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的一部分。  总之,上编提出了构成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并对它们的基本性质、在构建意识形态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满足何种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作出较为明确的定位,因而为下编分析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文化商品、商品文化等传播路径的内容、手段以及作用对象、空间和终极目标等提供了逻辑基础。  下编主要分析、研究、论述先进文化的传播路径。  这部分也分为四章。主要在上编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内涵、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必须根据先进文化的不同层面来选择不同的传播路径。也就是说,必须根据科学的执政党文化和优秀的民族国家文化、健康的大众文化的内在特质所规定的必然路径来传播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进而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  第五章论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及其启示。主要讨论了全球化过程的内容和实质、全球化过程中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历史必然性、文化的走向是一体化还是多元化以及全球化带给人们的诸多启示等等。  第六章对先进文化的主流传播路径进行回顾和反思。主要对中国共产党宣传路径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回溯、从政治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传统宣传路径进行反思、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作用对象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及其作用对象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论述执政党文化传播方式创新的必要性及其切入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特别重视先进文化的传播,以此作为凝聚全党、教育人民、夺取政权并执掌政权的重要手段。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通过对主流意识形态亦即执政党文化的构建、传播和巩固,从而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今天,传统的先进文化经典文本对新的实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的直接解释能力相对其所提供的价值观、方法论来说,日渐显现出内在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需求。因为一方面,先进文化传播尤其是执政党文化力。由于文化商品具有抒写民族、大众共同情怀,展示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的能力,因此,文化商品以及以文化商品为核心而发育的文化产业便成为承载、传播民族、大众价值、情感最为普遍的形式。文化商品的发育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也就是说,只有完成了文化产品向文化商品的本质性转换,文化品才能获得满足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需求和激发、形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在此分析基础上,本章还对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八章论述商品文化与价值传播。主要论述了商品文化的内涵、文化需求是选择物品与劳务的精神动机、商品文化是经济生活中文化需求的唯一满足物、如何以先进生产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等等。  下编提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应该选择的三条主要路径,即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的生产、流通。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宣传思想工作通过传播科学的执政党文化、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而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通过文化品的商品化、市场化和物质消费品的文化价值赋予,使民族、大众的价值情感在商品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它们不仅构筑着民族国家认同的深层基础,而且彰显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竞争力和国家新形象,而且更为有效地应对着全球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欧美文化霸权。  结语部分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结构和传播路径分别列表说明,并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实践提出五条建议。第一,各级党委以及统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应对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协调和推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二,必须完成文化产品向文化商品的本质转换,这样文化品才能获得满足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文化需求,并激发、形成现实购买力的能力。第三,应该深刻理解商品文化的文化学意义,制定商品企业生产、流通的文化标准,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加大技术含量的同时提升商品的文化含量。第四,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层面先进文化内涵的不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产品形式、产业形态及其传播主体、传播路径。发展文化产业应在解决机制、技术、市场、环境等制约因素的同时消弭文化商品流通的"意识形态"壁垒。第五,应创造各种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宣传工作和市场营销两种优势,在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的同时,不断扩大文化商品和商品文化的国际市场份额,以提升民族文化的综合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竞争。  本研究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结构、传播路径的学理性分析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关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完整内涵以及传播、作用基本规律的比较系统的认识,指出了构成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之所以构成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先进性理由;指出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三个主要方面与三条主要传播路径的内在对应关系,并且具体分析了三条路径的形成机理、作用机制以及手段、方式、范围、目标。它尝试着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思路。
其他文献
即将于2014年12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的要求,贯穿在整部新法中。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先进的理念是行动的指导,先进技术和装备是基
本文基于1952年以来发生的异常气候事件和乌溪江流域径流资料,分析了1952年来乌溪江流域径流变化特点,对径流与异常生气候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异常气候事
对于中国来说,公众外交是一种崭新的外交理念。公众外交是指一国以本国外交民主化寻求国家利益充分、准确的表达为起点,以信息和思想的流动为核心,以他国公众为对象的非传统
Chinas heightened presence in Africa is arguably the most momentous development on the continent today.Its resurgence in Africa is partly the result of Chinas g
9月26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召开宣传贯彻新《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新安法”)视频会议,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作学习辅导报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学位
现在的东海海区航标维护巡检工作已经基本按照《海区航标作业管理规则》(安监字[1996]290号)的规定有序进行,即:“灯桩、导标、立标、灯浮标和浮标每月巡检一次,港内标志增到
司法第三方评估在实践中存有不同的认识,但以广泛社会民众为评估主体的司法第三方评估,才是更具现实重要意义的评估形式。在以社会民众为评估主体的司法第三方评估实践中,人民法
2014年9月23日,第七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职业健康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