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大范围地向外转移,与此同时,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也严重不平衡。那么,农村劳动力经过多年的转移之后,是否还有转移的潜力?如果有,潜力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果有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是否还将持续下去?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演变趋势,同时要解决以下两个理论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是什么;二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我国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分为6章,各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1章:导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然后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综述。本章旨在为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分为两部分:一是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综述,包括二元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刘易斯模型(1954)、费景汉和拉尼斯模型(1961)为代表的古典二元经济增长理论、和以乔根森模型(1961)和Mas-Colell and Razin模型(1973)为代表的新古典框架下的二元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二元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一个劳动力不断地从效率低的农业部门向效率高的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讨论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Mas-Colell and Razin模型虽然在农业部门引入了工业资本,在新古典框架下对二元经济增长模型重新进行了解释,但是,该模型并没有进一步对劳动力转移下农业的发展机制给出明确的描述,从而也没有对劳动力转移下通过工业资本反作用于农业进而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做进一步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预言当经济体内部的各区域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和技术偏好时,区域经济将趋于收敛,但该理论假设经济中只有单一的现代部门,各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是相同的,这些假设并不符合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此,在第4章,我们将在Mas-Colell and Razin模型的基础上做一些拓展,借此研究农业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机制。二是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综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劳动和资本要素是反向流动的,从而直接导致区域经济收敛;而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外围模型认为劳动和资本要素是同向流动的,一国内的地区差距要先经历一个扩大的过程然后才趋于缩小,但最终趋于收敛。那么,我国的实际情况怎样呢?在第5章,我们将利用我国的经验数据检验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看看到底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预言相符,还是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外围模型更为吻合。第3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动态演变。本章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特征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1)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数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20世纪8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就地转移为主,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异地转移规模增加较快。(3)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主要是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我国外出农民工已出现从东部向中西部回迁的迹象。(4)2000年以来外出农民工有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集聚的趋势。(5)农民工的行业分布以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从事制造业的最多。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以从事制造业为主,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首要从事的行业是建筑业,其次才是制造业和服务业。(6)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壮年农民工比重有减少的趋势,年长农民工比重有增加的趋势。(7)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年轻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仍然占多数。(8)外出农民工的收入增速较快,中西部与东部的工资有趋同趋势。第4章: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Mas-Colell and Razin模型。首先,在Mas-Colell and Razin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拓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通过两种机制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一是通过工业资本反哺农业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收敛,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比重已很小,而欠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比较大,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同时,通过工业资本反哺农业,加快其农业资本深化进程,进而加快其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收敛。二是通过农业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其内涵是发达地区由于经济起步较早,本地大量的劳动力已完成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依靠本地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获得经济增长的源泉将逐惭消失,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放慢;相反,欠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相对低廉,通过促进劳动力从效率低的农业向效率高的非农产业配置仍能对其经济增长有所贡献,经济还可以获得一段高速增长时期,从而实现对发达地区的追赶。然后,利用中国数据实证检验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速度最快,东部次之,但西部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增长幅度快于东部;相应地,中部地区正处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东部正在逐渐减弱,而西部最具有潜力;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与此类似,中部最大、东部次之、西部最具有潜力。第5章: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首先,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核心—外围模型分析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市场接近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形成的集聚力和市场拥挤效应形成的分散力的相互作用下,当贸易自由度达到特定的临界值后,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使产业呈“先集中后扩散”、地区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其理论内涵为,早期来看,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会使地区差距扩大;但长期来看,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机制。接着,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促进了流入地工业化进程;贸易成本的降低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都有利于产业集聚;各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数据分析还显示,目前我国劳动力已出现了由东部向中西部回流的迹象,产业也正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最后,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通过影响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对区域经济收敛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收敛作用,但与第4章单独考虑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相比,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使经济收敛速度有所放慢,实证结果与新经济地理学核心—外围模型的理论预期相吻合。第6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提出了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仍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潜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且主要通过产业在区域间的转移来实现。随着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吸纳较多的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在当地非农业部门就业,地区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Mas-Colell and Razin二元经济增长模型进行拓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跨部门转移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机制。(2)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核心一外围模型解释了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劳动力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回迁、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现实背景,对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展望。(3)将空间相关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和大众传媒的蓬勃发展,小说被改编为电影形成一股热潮。严歌苓是“触电”最多的女作家之一,先后有5部作品被搬上银屏,并屡次获得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在党的十七大后再次提出收入目标,这是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发展成果有了显著地提高。但是全球仍有十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这就需要农村集体经济高速繁荣发展。然而,在
儿童陪护玩具设计是为3-6岁儿童进行的设计实践,本篇设计报告是对整个实践项目以及设计作品的总结概括。根据选题对现有市场中儿童陪护玩具发展现状做了市场调研,得出陪护玩
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脂质体是由磷脂的亲水、疏水性基团交互作用而构成的球型药物载体,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制药和生物学领域,常作为细胞膜模型和药物传送载体。脂质体具有无毒
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仅存在肺部异常,也存在肺外全身系统的异常。单纯依据肺功能检查并不能充分描述
金圣叹选批的《才子古文》是其文学批评的重要一环,他的古文评点沿袭继承了自宋以来古文选评的批评方法和理念,一方面,金圣叹的文学评点受到明后期肯定个体私欲,追求享乐与自
介绍了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制备、化学结构和特性,阐述了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甲壳素和壳聚糖的来源广泛,其性能优良、无毒、无公害、可生物降
随着人脸识别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无约束环境下的人脸识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部分遮挡是无约束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部分遮挡造成人脸信息缺失,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