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新矿区乌东煤矿地表标高为+800 m,两个可采煤层B3+6煤层和B1+2煤层厚度分别为40 m和30 m,煤层的平均倾角均为87°,属于近直立特厚煤层。2011年至今,乌东煤矿共发生了5次冲击地压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矿井采掘工程逐步向深部延伸,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乌东煤矿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论文基于板块构造理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17)基于动力条件和能量特征的矿井冲击地压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新矿区乌东煤矿地表标高为+800 m,两个可采煤层B3+6煤层和B1+2煤层厚度分别为40 m和30 m,煤层的平均倾角均为87°,属于近直立特厚煤层。2011年至今,乌东煤矿共发生了5次冲击地压事故,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随着矿井采掘工程逐步向深部延伸,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将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乌东煤矿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论文基于板块构造理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地质动力区划、岩体应力计算等方法对乌东煤矿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进行了研究。应用实验室实验方法,对乌东煤矿煤、岩的冲击倾向性、物理力学参数等进行了测定,完成了煤体的注水可行性实验;应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乌东煤矿各分层水平煤层开采前后岩柱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开采活动对岩柱的位移和应力的影响,以及坚硬岩柱对于乌东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建立了地质动力条件评价方法并确定了相应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乌东井田具有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动力条件,且呈现愈发活跃的趋势。提出了“煤岩动力系统”的概念,构建了“煤岩动力系统与冲击地压显现关系”模型,提出了“煤岩动力系统”各区域尺度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乌东煤矿煤岩动力系统“动力核区”、“破坏区”、“损伤区”和“影响区”的尺度。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乌东煤矿煤岩动力系统”分析软件,对乌东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应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岩体应力状态分析系统”对乌东井田+500 m开采水平进行了岩体应力计算,将开采区域划分为高应力区、应力梯度区、应力正常区和应力降低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计算方法,确定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能量密度与合理的开采强度。地质动力条件和开采工程效应的耦合作用,构成了乌东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论文对乌东煤矿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条件及煤岩动力系统进行研究,完成了乌东井田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划分,确定了不同区域冲击地压危险性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开采强度。论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乌东煤矿在近直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水平,为乌东煤矿和类似条件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影像运动目标跟踪是目前国内外在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重要且传统的研究问题,近五十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直到目前也是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根据过去的研究历史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可知,影像目标跟踪虽然得到了长时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研究进展,但是在复杂背景下的影像目标跟踪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原因是视频影像中存在的目标形状变化、遮挡及三维影像信息较少等因素对目标跟踪的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的增加,开采范围的扩大。地震、矿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随机煤矿灾害事件也不断涌现,煤矿巷道的稳定问题变得极为重要。探索地震、矿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巷道与围岩的破坏规律和加固机理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煤矿巷道的地震响应及加固问题,相似材料的模型试验及数值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两种研究手段。巷道围岩体的非线性动力响应是研究的难点。本文采用相似材料实验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煤矿巷道的
巷道冲击地压是煤矿冲击地压的一种主要形式,是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界一项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门式液压支架的应用对于缓解巷道在冲击地压中的破坏具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让位吸能防冲支护理论,设计了具有吸能防冲功能的门式液压支架,并对支架的防冲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支护应力对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软化区深度和临界岩体应力的影响,得到:随支护应力增加,巷
我国是产煤大国,一直以来深受煤炭自燃的严重威胁。我国煤矿火灾事故中,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火灾占绝大部分。煤矿采区发生火灾紧急情况后,往往采取水封密闭采区,等火情稳定或消除后再重新启封采区。此时采区的煤被水浸泡形成了水化煤,而在采区启封疏放水过程中,水化煤脱水就相当于水化煤的饱和-风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其自燃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研究水化煤饱和-风干过程中不同风干时间的自燃
水合碳酸镁具有无毒、无味、纯度高、分散性好、热分解温度低等物化性质,不仅在工业领域用途广泛,而且具有潜在的市场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工业领域应用的水合碳酸镁主要采用化学试剂制备,自然界可供开采的水合碳酸镁矿床未见文献报道。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水合碳酸镁矿物成矿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薄弱。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水合碳酸镁晶体,研究水合碳酸镁晶体物相、结晶形貌与晶体结晶生长条件之间的关系
充填法控制采空区顶板的覆岩变形破坏规律不同于垮落法,掌握该特征将对矿井水防治、瓦斯运移规律、保护层开采、瓦斯抽采,以及地表移动变形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对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垮落法开采,采厚多大于1.0 m。因此,针对充填开采过程中等效采高小于等于1.0 m时的覆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应用板壳理论建立了充填开采覆岩变形破坏分析方法—“shell-crack覆岩变形破坏分析
剪切带是岩土材料破坏的前兆之一,剪切带的准确测量有助于揭示岩土材料变形破坏机理。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是剪切带测量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基于DIC方法的剪切带测量精度,本文开展了下列研究工作:(1)提出了一种基于将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整像素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不易陷入局部最优。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将PSO算法与Newton-Raphson(N-R)迭代方法相结合,提出了粗-细搜
伴随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矿区煤田规模开发,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促进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神东矿区提出了浅埋采空区垮落岩体储水技术方案。但由于采空区不同位置覆岩结构差异,使其作用于垮落岩体压力产生空间变化,垮落岩体储水结构出现非均匀分布现象,给浅埋采空区垮落岩体储水量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为此,论文以神东矿区22616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实验、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工程应
文章对当前新媒体和传统文化元素以及视觉传达的融合进行了分析,提出借助全媒体技术,从动态化、空间化以及情感化等多渠道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视觉传达的效果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力。
随着采掘设备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煤尘污染日益突出,严重危害了作业安全和职工身体健康。综掘工作面控尘除尘措施选择或设计不当是导致作业空间煤尘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论文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别进行煤尘理化性质和润湿性影响因素分析、煤尘润湿接触角估算模型、综掘工作面气流分布和煤尘颗粒运移规律、风幕控尘除尘机系统设计及其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颗粒粒径大小和煤质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