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极多主义”绘画中“积简而繁”的重复表现手法。通过分析西方极少主义艺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发现中国式“极少”的特殊性,以及“极多”艺术中重复表现手法的重要地位、具体形式和美学价值。另外,还根据重复这种表现手法在历史中的演进过程,以及在当下的具体运用从心理学角度审视重复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关联。指出重复表现手法作为艺术家“本能”的心理需求所起到的“治愈性”作用。写作目的是为了对重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再理解和再认识,为艺术家运用这种创作方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论文在第一章对“极多主义”绘画中“重复”方式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单扼要的阐述,说明研究论题的意义、目的和内容。二章,阐述了“重复”在各领域的不同定义,回顾了重复手法在东西方历史中的具体运用,概括出重复表现手法在艺术创作中产生的作用,最后还总结了重复表现的几种类型以及它在“极多”绘画中所具备的“美学价值”。第三章主要讨论的是“重复”在中国式“极少主义”艺术中的具体运用。分别论述了“极少主义”定义的由来,以及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的一种与西方极少主义有着本质不同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式。且简要分析总结了中国式“极少”作为一种方法论其重视繁复的手工创作过程,追求“无意义”和“精神性”等特点。同时在最后一节,简述了“重复”在“极多主义”绘画中的具体运用和重要地位。而最后一章,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重复与东方传统审美心理的内在关联。一一例举了,重复表过程中所体现的道家的“虚无”、禅宗的“开悟”、佛教的“参禅”等主张,以及采用这种表现手法背后所暗藏的心理因素。分析了重复与本能的关系,明确指出重复方式虽然使作品产生类似于西方抽象艺术的外在形式,但其背后的意义和追求却与抽象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 总而言之,“重复”作为一个不断增值发展的概念,与其传统表现手法不同。“极多主义”绘画中的重复反映的是当下人们特有的心理感受和精神追求,是重复的现代表达。重复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本身及其构成要素中,同时隐藏在作品背后的艺术家个体的生命状态中。它潜含着人类最初原始的美感体验,并对艺术家生理和心理起到“治愈性”作用,体现着人的本能需求。这种繁杂的重复过程一方面能使人从中会获得某种灵感的体验、精神的解脱,还有内心的平静。另一方面,重复表现手法还能记录创作过程中任何一部分有价值的东西,让作品获得崭新的视觉效果以及单纯的美,并刺激我们重新理解艺术品与观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