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移质泥沙影响下浮游植物群落的重塑过程及其生态风险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minn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常常会导致水体流速减缓、营养盐输移受阻,进而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潜力。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形成的蓝藻水华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华的形成不仅依赖于适宜的营养盐、温度、光照等条件,还受水动力条件和悬移质泥沙(SPM)含量的影响。因此,了解浮游植物生理生态特性在水动力条件及其所驱动的环境因子下的响应,解析浮游植物在上述环境中的主动生存策略,对理解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其生态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御临河为研究对象,从水动力(紊流)与其驱动的环境因子(重点关注悬移质泥沙)对库区支流浮游植物生长及效应影响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近似均匀紊流模拟系统(AHTS),构建紊流及悬移质泥沙共干扰体系,研究紊流与悬移质泥沙耦合作用对浮游植物群落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的主动生存策略;通过解析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御临河在蓄泄水周期内(变化水动力下)的微囊藻毒素(MCs)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原位监测结果的角度阐述水动力-泥沙-藻毒素的响应模式。通过室内和原位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紊流体系中,较高的紊动强度(1.80×10-2 m2/s3)提高了体系内浮游植物密度。与紊动强度为2.25×10-3 m2/s3的处理相比,较高强度紊动处理促进了群体态浮游植物栅藻属(Scenedesmus sp.)的生长,微囊藻(Microcystis sp.)在高紊流下更容易存活。(2)在紊流与SPM共干扰体系下,紊流越高,浮游植物密度越大,且可进一步的提高群体藻的比例。另一方面,在泥沙-藻共培养期内,藻细胞释放的胞外聚合物(EPS)附着在泥沙表面,改变SPM表面特性,形成较大尺寸和光滑表面的SPM,可减轻水体中泥沙碰撞形成的剪切力对藻细胞的损伤。此部分研究结果证实,在较高强度的紊动作用及其驱动的泥沙再悬浮环境中,浮游植物可通过释放EPS、改变SPM表面性质和改变其聚集状态等主动适应上述双重胁迫,从而重构生态系统。(3)在御临河原位监测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水质理化指标,发现御临河6个监测断面中,浮游植物密度随着水位的波动和季节的交替而变化;MC-RR是御临河中MCs的主要异构体,其最大浓度为3.55μg/L,MC-LR的最大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阈值1.0μg/L;此外,在时间分布上,泄水期MCs浓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河段到河口的MCs浓度呈上升趋势;蓄水期时MCs与磷和水体流速等环境因素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水温、悬移质泥沙含量以及浮游植物密度呈正相关关系,泄水期时MCs与总磷和悬移质泥沙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但与水体流速呈正相关关系;基于风险熵值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MC-LR对底栖无脊椎动物有较高的负面风险影响。(4)御临河原位监测的结果表明,SPM是削减御临河溶解态藻毒素的重要因子,通过河口、排花两个断面沉积物及SPM藻毒素的浓度比较发现,所研究断面沉积物中MCs含量比SPM高1.70~20倍,且基于FTIR及XRD的悬移质泥沙和沉积物表面特性分析发现采样点的泥沙与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表明在水动力作用下泥沙的悬浮-沉降是影响水相中藻毒素浓度的关键过程。综上,本文通过紊流和悬移质泥沙对浮游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及御临河微囊藻毒素原位监测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水动力驱动的泥沙悬浮对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的影响,解析了浮游植物在上述条件下的主动生存策略,分析了水体紊动及泥沙悬浮-浮游植物响应-藻毒素生态风险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在水动力作用下藻类的响应特征及效应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蔗糖磷酸化酶(Sucrose phosphorylase,SPase)催化蔗糖磷酸解反应生成α-D-葡萄糖-1-磷酸和D-果糖及其可逆反应。该酶具有葡萄糖基转移能力,可以将蔗糖分子的一个葡萄糖基转移至
P460钢属高强的高氮高钒设计正火钢,其强韧化的关键是基体中第二相粒子V(C,N)的析出,V(C,N)的析出一方面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晶粒细化的作用。晶粒细化可以同时提高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营养状态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水平及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为COPD营养不良的防治策略
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提出新的挑战,在原有污水处理技术单元上进行升级改造具有操作性强、工程量小等优点,因此被普遍采用。随着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及污水排
桫椤科(Cyatheaceae)植物是现存的唯一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但是国内开展相关研究较晚,且只局限于桫椤科植物的群落学、人工繁殖及引种栽
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生素,四环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低毒性、低成本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细菌感染疾病。然而,四环素在生物体内新陈代谢较弱,不易被吸收,这
好氧颗粒污泥工艺(AGS)因其具有沉降性好、处理能力强、实现同时硝化反硝化、节省占地面积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目前利用AGS处理低浓度城市生活污
图论起源于Konigsberg七桥问题,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方向,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是图的染色理论,图的经典染色问题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推广,图的非正常染色就是其推广之一
记叙文写作作为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基础文体,贯穿于初中三年的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谓占时较多,但是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理想,农村初中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不理想。基于此,论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研究基点,结合教材中关于记叙文写作的编排,根据农村学生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进阶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绪论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出发
荧光偏振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稳定的特点,并适合于高通量、自动化检测,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检测等技术领域。近年来,基于适配体探针的荧光偏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