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国际分工展现出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即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分拆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而跨国公司正是这种分工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力量,它们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纷纷将产品的不同工序和区段外包出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不可贸易服务品也逐渐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并且展现出迅猛的发展速度。服务贸易领域分工的进一步发展,致使发达国家将相对不具比较优势的工序外包到其它国家。在这种国际服务外包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论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国际服务外包问题,并提出各自的解释。从理论上看,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的原理仍然适用于企业外包活动,并且比较优势仍然是外包活动的的理论基础,要素匹配原则仍然是外包的基本原则。但是,随着专业分工扩展到生产区段层次,传统贸易理论的分析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它们只能粗略地描述基于生产成本的外包活动,而无法对特定外包网络运行所涉及的契约安排、企业组织结构等作出预测;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协调成本及运输成本的下降,各国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发生改变,致使国际贸易的内容发生极大变化,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的成分越来越大,因而需要在传统贸易理论中纳入其它理论要素。 根据上述的现实情境和理论现状,论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国际服务外包承接问题,主要从一般理论与中国实践两个大的层面来分析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的理论、现状及对策。理论基石仍然是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不再囿于资源优势,而更多地将纳入知识、技术等因素。论文尝试在系统回顾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于一般情况的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分析框架,并利用这一框架在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国际服务外包实践,力图深刻地辨析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 论文的主要创新有:其一、构建一个适合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模型,其中特别地重点考察华商网络的贸易中介作用;其二,创新性地将华商与信息成本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模型中进行考察,重点提出了在信息成本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华商网络作用。 根据论文研究特点、目标和任务,论文主要采用下列研究方法:采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从一般理论和中国实践两个层面客观分析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论文共分7章,由导论和正文两部分组成。第1章为导论,第2章到第7章是正文部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第1章阐述选题背景、研究对象,说明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2章主要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内涵做出系统的界定,从外包概念的起源、国内外学者对外包概念的界定到服务外包内涵和类型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原因;重点概况了国际服务外包的国际现状和较突出地分析了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的主要发包国和承接国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第3章主要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契约理论、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新近产生的理论等多个角度系统概况和发展了这些理论同国际服务外包的联系和解释能力,并重点分析了各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 第4章主要是在信息技术革命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修正传统的贸易理论所做出的假设,基于信息不完全的总假设下,引入贸易中介,构建出创新性的模型,重点分析了存在贸易中介情况下的外包匹配问题,并考察了华商网络的应用性分析。本章在基于不完全信息假设下,重点考察了国际市场上,信息成本对服务外包承接的匹配方式的影响。在存在信息壁垒的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上,外包承接得以实现的匹配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匹配、间接匹配和借助同族网络。其中直接匹配是由发包方和接包方在市场上通过直接搜寻得以完成,间接匹配需要通过借助贸易中介得以完成,而同族网络是需要建立在相同的语言、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联系基础之上。 在基本模型情形下,当信息成本足够高时,所有的匹对都是借助贸易中介得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直接搜寻的技术也得以改进,进而挤压了贸易中介的利得。当信息成本降低到临界水平以下时,贸易中介无需存在,所有匹对都是通过直接搜寻得以实现,但是,由于搜寻技术仅能以一定的概率匹配发包方和接包方,所以并非所有匹配都发生。因而,可以看出,较高信息成本存在的情况下,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更多地依靠贸易中介来实现间接匹配;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改善而导致信息成本较低时,国家服务外包承接则更多地是直接匹配。 在引入网络构建的规模报酬递减时,当信息成本足够高的情形下,均衡时,间接匹配和直接匹配共存,但后者所占比例较小。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改善,贸易中介构建网络的联系成本下降,导致其扩张网络规模,进而间接匹配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当信息成本进一步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此时贸易中介无需存在,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以直接匹配得以实现。例如,互联网的使用导致了信息成本的下降,一方面促进了直接匹配的增加,进而挤压了贸易中介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贸易中介自身间更容易建立联系,增进了贸易中介的匹配作用。因而,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引入,贸易中介间接匹配活动会增加,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间接匹配会被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传统的非中介匹配所取代。 第5章借助国际贸易理论中经典的计量模型,通过将华商网络、信息成本等因素纳入到模型中,对两者在中国的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中所产生的效应做出实证分析。亚洲华商网络与ICT的广泛运用都促进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的发展,但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前者的影响要大于ICT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与抑制的交互作用,即,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会增强华商网络间的联系,但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会降低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对华商网络克服不完全信息作用的依赖。文章研究表明,信息通讯技术的改善会抑制亚洲华商网络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的促进作用,但效应影响不大。因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去支持华商网络,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华商网络内部成员的自发行动。 第6章是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的系统研究,概括性地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总体情况,并具体地从软件和计算机服务外包领域展开研究分析。 第7章先对中国目前零散的有关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进行疏理,然后基于论文前面章节发展的理论提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思路,最后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