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脏应时发病基础的气温骤变诱发脑卒中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en06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等特点。在我国,每年卒中发病率达1.5‰,死亡率达1.2‰,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影响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疾病。作为一种重要的“脉络-血管系统病”,其核心病位在心。临床资料显示此类疾病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多发,夏季也可出现一个小高峰,与中医五脏应时发病有相合之处。1目的本研究以“脑卒中的季节性发病”作为中医“五脏应时发病”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对“脉络-血管系统病季节性发病规律”的理论和冬夏气温骤变诱发高血压大鼠脑卒中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探讨冬夏气温突变诱发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并观察该现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指标,从而为脑卒中的季节性预防用药提供科学指导,同时也为中医“五脏应时发病”学说的实证研究提供一种途径。2方法2.1理论探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季节气候变化对五脏生理病理的影响及“脉络-血管系统病”季节性发病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充实“五脏应时发病”的理论内涵。2.2实验研究2.2.1模型建立及指标测定本研究采用改良的黄如训文献报道的方法复制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RHRSP)大鼠模型,分别放置于人工模拟的夏季气温骤升环境中诱发脑梗塞和冬季气温骤降环境中诱发脑出血。采用血液流变学、放射免疫、酶联免疫、硝酸还原酶法等实验手段主要观察:①夏季气温骤升、冬季气温骤降诱发RHRSP大鼠脑卒中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②夏季气温骤升、冬季气温骤降诱发RHRSP大鼠脑卒中凝血-纤溶系统(F1+2、D-dimer)的动态变化;③夏季气温骤升、冬季气温骤降诱发RHRSP大鼠脑卒中血管活性因子(ET-1、NO、AngⅡ、AVP)的动态变化;④夏季气温骤升、冬季气温骤降诱发RHRSP大鼠脑卒中植物神经因子(E、NE、DA)的动态变化;⑤夏季气温骤升、冬季气温骤降诱发RHRSP大鼠脑卒中神经内分泌物质(ACTH、CORT、TSH、T3、T4)的动态变化等5个方面的内容。2.2.2实验结果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1)季节气候变化对五脏生理病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当五脏精气虚衰不能抵御外界气候变化时,就有可能发生疾病,出现疾病季节性发作。(2)除风邪外,暑、湿、燥、寒四种外来邪气均可以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而发生特异性疾病,并且疾病特征很明显,具有当令节气特点。(3)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基本符合五行生克乘侮规律,但是因疾病存在寒热虚实不同、受到其他脏腑适应性调节和自然环境变幻莫测等多因素的影响,要多方面考虑,不可单一而论。(4)“脉络—血管系统病”核心病位在心,而其发病规律表现为冬、夏多发,尤以冬季多见,这与五脏气血随季节变化密切相关。3.2实验研究结果3.2.1夏季气温骤升易诱发肾性高血压大鼠脑梗塞①升温时,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均升高,当升温结束时,上述指标继续升高,其中,模型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电泳指数变化最为明显,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升温时,模型组凝血-纤溶指标(F1+2、D-dimer)水平同时增高;当升温结束时,模型组F1+2持续上升,而D-dimer下降,但高于升温前水平;③升温时,模型组血管活性因子中缩血管物质(ET-1、AngⅡ、AVP)水平均降低,而强舒张血管物质NO水平上升;当升温结束时,模型组ET-1、AVP回升,而AngⅡ水平持续下降、NO水平持续上升,且这4个指标中,模型组升温后NO水平明显高于升温前(P<0.05)和同时间点生理组(P<0.01),④升温时,模型组植物神经因子儿茶酚胺(E、NE、DA)水平上升;当升温结束时,模型组NE、DA水平下降,接近升温前水平,而E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升温前(P<0.05)、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P<0.01);⑤升温时,模型组神经内分泌物质中ACTH水平下降,CORT、TSH、T4水平升高,T3没有明显变化;当升温结束时,模型组ACTH水平继续下降,低于升温前、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P<0.01),CORT指数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高于升温前和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5),TSH持续上升,T4明显降低,后者低于升温前、升温中和同时间点的生理组和假手术组(P<0.01)。3.2.2冬季气温骤降易诱发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出血①降温时,模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均下降;降温结束时,前5项指标持续下降,红细胞电泳指数回升。其中,模型组的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3项指标变化最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降温时,模型组凝血-纤溶指标(F1+2、D-dimer)水平同时下降,低于降温前(P<0.05);降温结束时,F1+2与D-dimer水平回升;③降温时,模型组血管活性因子中缩血管物质(ET-1、AngⅡ、AVP)水平均上升,而强舒张血管物质NO水平下降;当降温结束时,模型组大鼠ET-1、AngⅡ、AVP指数回落,NO水平升高。其中,模型组的AVP变化更为显著,降温中明显高于降温前(P<0.01)和同时间点生理组(P<0.05),降温后明显高于降温前和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1);④降温时,模型组植物神经因子(E、NE)水平上升,高于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P<0.01),DA变化不明显;降温结束时,模型组NE水平下降,E水平继续升高,高于降温前(P<0.01)、降温中(P<0.01)和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0.01);⑤降温时,模型组神经内分泌物质(ACTH、CORT、TSH、T3、T4)水平均升高;降温结束时,模型组ACTH、CORT水平持续上升,并且都与降温前、降温中、同时间点生理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SH也继续升高,高于降温前(P<0.01)和同时间点生理组(P<0.05)。4结论4.1冬夏季节气温骤变诱发。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卒中的发病机制(1)长期高血压上调机体的内稳态水平、紊乱机体自我调节功能、减弱机体自我恢复能力。(2)夏季气温骤升诱发高血压机体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应激系统被外界高温刺激启动,神经递质E释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NO的分泌量急遽上升,血管发生明显扩张,血压降低会影响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可增高;同时外界高温,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血容量减少,血流减慢,血液黏度升高,进而使血液流动更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发生脑梗塞。(3)冬季气温骤降诱发高血压机体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相比夏季高温,机体应激系统对冬季寒冷气候更敏感,E、ACTH、CORT和TSH大量释放,上述神经递质作用于血管,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AVP的分泌量迅速增加,其与受体V1的结合激活蛋白激酶C而加重血管收缩,血管内壁压力增大,血压升高;同时,寒冷刺激使机体血液黏度降低,凝血因子减少,机体又处于易出血状态,当血压上升超过血管壁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可能破裂出血。4.2作为“脉络-血管系统病”之一的脑卒中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点,通过实验,发现外界环境导致血管状态、血液成份和血细胞功能发生改变,提示“五脏应时发病”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组织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集团公司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物,不仅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ISO-834标准火灾作用下三面受火方中空夹层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计算模型,分析典型截面的温度场分布,并将耐火极限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比对。对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结合的研究方法对Y大学教育学跨读硕士生在招生过程中的专业选择动机进行了深入探析,研究发现就业压力、职业预期、本科专业认同、跨考难度、教育学
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各级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路缘石作为道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路缘石的设置不仅起到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而且
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彰显。人们开始认识到,流域水电开发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在流域水电规划阶段必须给予
为了在保护东江水库水资源的同时,又能兼顾库区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对东江水库平水期(2006年3月)、丰水期(2006年8月)和枯水期(2007年1月)的坪石区、白廊景区、黄草区、滁口区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群登革病毒的感染情况,探讨影响人群登革热抗体产生的因素。方法 2011年11月,随机抽取深圳市16~60岁健康人群907名,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用酶联免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现今的热点话题,交通控制在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交通控制系统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一定条件下,将城市道路网中的信号交叉口由单点信
莎能奶羊即莎能奶山羊,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奶山羊品种,原产于气候凉爽、干燥的瑞士伯龙县莎能山谷,是世界著名的奶用羊品种之一。它以遗传性能稳定、体型高大、泌乳性能好,乳
本文通过对等温锻造、热连轧态Ti-6Al-4V合金进行蠕变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了合金在蠕变期间的组织演化规律;通过对Ti-6Al-4V合金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