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动性指的是做出反应时缺乏足够的思考、计划或控制的一种倾向,它与过量饮食有关。而作为测量冲动性的一种有效行为任务,延迟贴现所反映的等待能力与个体的非理性决策关系密切。本研究欲将延迟贴现任务应用于大学生群体中,并结合另一行为任务(开门任务)和问卷调查来了解限制性饮食女大学生的冲动性特征及其与进食行为和节食成功的关系。本研究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用因素分析法验证荷兰人饮食行为问卷(DEBQ)在中国女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以备后续研究中对限制性饮食者进行亚群体分类。第二,根据DEBQ的筛选标准,从女大学生群体中抽取非限制性饮食者、成功限制性饮食者和失败限制性饮食者各40名,完成食物—金钱延迟贴现任务(Delay Discounting Task, DDT)、开门任务(Door Open Task, DOT)、Barratt冲动量表(The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11,BI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的调查,以考察不同人口学变量在各冲动性变量上的主效应、各冲动性变量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限制性饮食行为的关系。第三,40名非限制性饮食者和100名限制性饮食者(成功、失败各50人)的食物一金钱延迟贴现任务(DDT)、进食态度量表(Eatting Attitude Test, EAT)、感知自我节食成功量表(Perceived Self-Regulatory Success in Dieting, PSRS)和一般人口学资料数据用于检验各实验分组在延迟贴现、进食障碍和节食成功上的差异性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DEBQ量表由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环境性进食三个维度构成,具有比较稳定的结构效度。同时,限制性进食与环境性进食两个分量表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年龄、BMI、专业、是否独生、家庭所在地和家庭月收入六个人口学变量在各冲动性变量上的主效应均不显著。非限制组、成功限制组和失败限制组的冲动性差异比较发现,三组被试在食物贴现程度AUC、开门得分(N_S)、开门尝试次数(N_DO)、BIS总分及注意冲动性(BIS_AT)和运动冲动性(BIS_MI)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相比非限制组和成功组,失败组被试在食物贴现任务中的AUC更低,在开门任务中的开门尝试次数更多、开门得分更低,而在冲动性量表上的BIS总分及BIS_AT, BIS_MI得分更高。三组被试在金钱贴现程度及非计划冲动性(BIS_NI)分量表上的得分则没有表现出差异性。3.三种冲动性测量任务之间的相关不显著,BMI与各冲动性变量间的相关也均不显著。情绪性进食与AUC食物呈显著负相关,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分别与开门任务中被试的开门次数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性进食、环境性进食与BI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性进食对被试的食物延迟贴现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可解释3.4%的方差变异;限制性进食对被试的开门次数能有效回归,可解释5.8%方差变异;情绪性进食和环境性进食对被试的BIS总分均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总预测力为16.3%。4.三组被试在食物贴现任务的AUC、PSRS得分、进食障碍总分及瘦身倾向、内省、贪食、不满身型四个分量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在限制性饮食者中,AUC食物与进食障碍的贪食因子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进食障碍总分及贪食、不满身型两个因子与自我感知节食成功得分表现出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满身型和贪食对感知自我节食成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总预测力为13.4%。综上所述,DEBQ量表在中国女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稳定的因素结构和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对限制性饮食者进行筛选的有效工具。同时,研究结果支持限制性饮食者比非限制性饮食者更为冲动的研究假设,且行为测量任务和自陈式量表任务均能反映两者之间的冲动性差异。此外,情绪性进食、延迟贴现与贪食行为的关系密切,情绪性进食对贴现程度的预测效度良好,而越倾向于即时满足,即延迟贴现程度越高,越容易表现出贪食。另外,贪食和不满身型这两方面的心理特征与限制性饮食者的节食成功相关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