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脐带血中CD34+/CDl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经VEGF-C诱导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特征性抗原标志物等生物学特征的变化,探讨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从脐静脉中采取脐带血,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形核细胞,再用抗VEGFR-3抗体标记,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选VEGFR-3+内皮祖细胞。用含有15%FBS、100IU/m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对分选后的VEGFR-3+内皮祖细胞进行培养。通过VEGF-C诱导,使VEGFR-3+内皮祖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表面和细胞内超微结构的变化。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从脐带血中分选出的VEGFR-3+内皮祖细胞同时表达CD34和CDl33。刚分选出的CD34+/CDl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这两种细胞器的断面面积和与细胞质的面积比约为3%。经VEGF-C诱导后2d,细胞呈梭形,出现头部和尾部。头部较宽,从头部伸出板状伪足和数个丝状伪足。丝状伪足呈锥状,长短不一。诱导后7d,多数细胞更加伸展。从细胞头部伸出宽大、扁薄的板状伪足,从板状伪足伸出许多丝状伪足。丝状伪足长约为3~5gm,排列密集而规则。板状伪足表面可观察到散在的微绒毛,长约1.5~2gm。与刚分选出的淋巴管内皮祖细胞比较,诱导后7d的细胞细胞质中含有更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这两种细胞器的断面面积和与细胞质的面积比约为9%。胞质中出现许多吞饮小泡。祖细胞标志物CDl33表达减弱。经VEGF-C诱导后14d,细胞体积变大,呈梭形或多边形,呈现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细胞和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呈单层排列。细胞伪足减少,表面可见许多散在分布的细胞小凹和微绒毛。胞质中可观察到有膜包被的Weibel-Palade小体。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5.核苷酸酶,CDl33表达消失。结论:脐带血中存在CD34+/CDl33+/VEGFR-3+淋巴管内皮祖细胞,这些细胞在VEGF-C诱导作用下可能通过VEGF-C/VEGFR-3信号途径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在淋巴管内皮祖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表面形态、内部结构和抗原标志物发生了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