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咸新区确立,城市建设范围扩展至渭河,城市由“背河”发展向“面河”发展转变,同时渭河也向“城中河”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渭河两岸空间面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对比以往城市河流的建设历程,渭河应更加注重河流的生态性、流域性,同时将滨水区的建设纳入城市绿色空间体系,满足河流的城市功能。在此背景下,论文选取城市化进程中的渭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渭河两岸进行现场调研及基础研究后明确:渭河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东西走向河流生态廊道,西安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西咸新区发展主轴、带状绿色游憩空间。由此提出论文待解决的核心议题:在优先考虑渭河生态性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渭河生态廊道的景观空间结构,将渭河更好的同城市功能区连接,达到保护渭河生态系统、城市安全、滨水土地有效利用三者之间的平衡。论文从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在理论方面,研究河流廊道的一般结构和生态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符合生态过程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步骤;根据渭河发展策略,对比渭河支流浐河、灞河及滨水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在研究对象认知方面,从自然过程、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对渭河廊道现状景观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利用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分析渭河廊道西咸段景观格局特征:景观要素的类型及分布、转变趋势及连接度,总结渭河西咸段水环境湿地环境恶化、生物栖息地破碎及台塬区水土流失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策略方面,论文从河道及滩地、滨水空间及乡土植物栖息地、台塬阶地和城镇建设区四个源建立景观安全格局模型,由此提出“两岸异质性片层”模式和“楔形渗透”模式,并确定各结构层的宽度,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模型。最后,依据研究内容,以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为例,综合宏观层面上西安绿色空间体系建构的需求,在中观层面上提出渭河西咸段土地利用方式、生态敏感地区及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展示的规划策略,微观层面上提出滨河游憩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从上到下系统地总结出针对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