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写作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强调书面语的运用,文中常需要出现一些既有别于口语表达,也不常在一般文体写作中出现的特定表达式,如解释原因的释因类表达式(“因……需要,……”)、条件类表达式(“如……将……”)等。考察发现,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习者对这类特定表达式掌握得并不理想,相关写作中常会出现各类偏误。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深入考察应用文中这些特定表达式,很有必要,也有一定的实际价值。鉴于此,本文选取其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信息来源类表达式为研究对象,对其意义、用法等做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HSK留学生语料库和问卷调查,具体考察了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学习者对信息来源类表达式的掌握情况,归纳了偏误类型和可能的偏误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应用文中信息来源类表达式的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篇论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从选题缘由出发,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梳理,由此圈定了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和研究范围,提出了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第二章主要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出发,对信息来源类表达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句法方面,本文所讨论的表达式都有两种不同的句法表现形式,并且其句法位置也各不相同;在语义方面,这类表达式不仅有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其语义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第三章在前文基础上,通过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与HSK语料库搜集,对留学生习得信息来源类表达式时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考察发现,信息来源类表达式的偏误情况主要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细化展开,主要偏误类型为遗漏偏误和误代偏误。第四章则根据前几章获得的相关结论,对信息来源类表达式做了可能的偏误原因分析,并以此为据,对信息来源类表达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的相关编写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第五章为结语,对本文的考察结果进行梳理与归纳总结,指出了本文的问题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