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植被数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生态位、群落排序与分类、种群空间格局,以及它们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分析了阜康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的特征、动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阜康三工河流域土壤水盐的动态观测,对于绿洲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结论如下: 1、阜康荒漠绿洲过渡带物种多样性在群落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多样性水平较低;对荒漠植被,以重要值或盖度为指标计测多样性指数较为可行。土壤pH值,全盐量,Cl-,K++Na+,Mg2+,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与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相关关系。 2、阜康荒漠绿洲过渡带灌木、半灌木按生态位宽度可分成4类;根据生态位重叠矩阵,红砂和梭梭之间、囊果碱蓬、里海盐爪爪、多枝柽柳和长穗柽柳之间重叠较大,其余种重叠值均较小。Simpson、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王刚生态位重叠公式对该区更为适用。 3、通过梯度分析,阜康荒漠绿洲过渡带群落可分为8个类型,物种可分成5个生态类型;DCA排序效果优于CCA和DCCA;土壤和空间因子解释了植被分异的23.4%,其中土壤因子占11.5%,空间因子占11.6%,二者交互作用占0.3%。 4、过渡带红砂和梭梭服从随机分布,梭梭幼苗表现为聚集分布。对于荒漠植物优势种群,x2拟合检验效果不好。 5、过渡带各类型群落间土壤水盐动态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水盐的梯度变化是群落分布和演替的根本原因。 6、在阜康各景观带中,随人为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强,景观多样性、破碎度和均匀性增加;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格局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位于洪积扇与冲积平原的耕地和荒地面积变动上,关键影响因子是水土资源利用下的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7、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阜康荒漠绿洲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位的连续变化又影响了土壤水盐在空间上的分布。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影响冲积平原新绿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8、绿洲NDVI值显著大于荒漠,二者具有不同的季节变动规律;灌溉、气温和降水是绿洲NDVI变化的驱动因子,荒漠稀疏植被NDVI与绿洲气侯、水文因子相关不显著或无实际意义;绿洲NDVI的驱动因子只适用于干旱区的绿洲区域,而不适用于干旱区荒漠系统。 9、阜康荒漠绿洲各地形部位生态系统的稳定状况及特征均不相同,在利用与管理中应采取不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