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对自身大半生文艺实践活动的经验性总结,其中的文艺美学思想历来是学者们的研究重心。随着中国艺术教育思想本土化建构步伐的推进,《闲情偶寄》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教育思想也逐渐受到重视。纵观此前的研究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戏曲艺术教育的思想研究层面,实际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园林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的阐释也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另外,李渔还在书中特别针对女子艺术教育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本课题通过对《闲情偶寄》的细致梳理,力图对李渔的艺术教育思想做出系统全面的总结与阐述。李渔立足于明清社会现状提出,戏曲艺术应承担起“有裨风教”的社会功能,戏曲艺术的审美娱乐本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疏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园林建筑艺术通过自然育化的作用机制可以陶冶性情,达到“涵泳生命”之目的;工艺美术在培养审美情趣,锻炼心思巧智和增强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李渔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见,提出以“才德兼修、变化性情”为目的的女子艺术教育观,虽然在出发点上无法摆脱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关于女子艺术教育方法、原则和功能等方面的论述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闲情偶寄》中的艺术教育思想既在总体上延续着中国传统诗教乐教以“厚人伦、美教化”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观念,又在具体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上体现出对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艺术教育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中国艺术教育史的发展、当代艺术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建构以及各门类艺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李渔的生平,叙述李渔的文艺实践活动以及文学作品创作。第二部分是《闲情偶寄》创作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概述。第二章专门论述《闲情偶寄》中的各门类艺术教育思想。从艺术教育目的出发,详细叙述《闲情偶寄》中关于戏曲艺术教育、园林建筑艺术教育以及工艺美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原则与方法。第三章论述李渔独特的女子艺术教育理论。其内容包括:“才德兼修,变化性情”的女子艺术教育目的;以诗文书画、丝竹器乐、音乐舞蹈为主的艺术教育内容;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原则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情境创设等艺术教育方法,并对李渔女子艺术教育观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简要论述。第四章是对《闲情偶寄》中的艺术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影响的总结。李渔的艺术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其中有关门各类艺术教育和女子艺术教育的阐释对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思想体系的建构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