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单纯血浆置换术、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以及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治疗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肝病科收治住院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40例纳入本次研究,入院后均按肝衰竭进行常规检查、内科综合治疗。纳入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单纯应用PE术治疗,B组患者进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C组患者应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三组患者每隔2~4天行1次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4、12、24、48周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电解质如K+、Na+、Cl-、Ca 2+,血液指标如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氨(BA)及甲胎蛋白(AFP)。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12、24、48周时三组患者出现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比例,比较三组患者2周和4周时临床预后,比较三组患者2、4、12、24、48周生存率。结果:(1)治疗2周和4周时C组患者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和腹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比例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P<0.05);(2)治疗2周和4周时A组、B组和C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A组或B组显著增大(P<0.05);(3)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三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三组患者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G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C组患者GLB水平较A组和B组显著升高(P<0.05);(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三组患者PT、WBC、HGB和P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三组患者K+、Na+、Cl-、Ca 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2周、4周、12周、24周和48周时三组患者血氨水平和甲胎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可有效地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2)与单纯血浆置换术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作用更佳;(3)和单纯血浆置换术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可以减少血浆的使用量;(4)与单纯血浆置换术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联合血浆置换术不能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