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野外剖面和岩芯的精心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实验数据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砂体沉积特征、砂体分布特征、砂体类型等分析了姬塬北地区长8油层组的砂体发育特征。根据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X-衍射等实验手段,从成岩作用、成岩阶段等分析了姬塬北地区长8油层组的成岩相分布特征。通过砂体发育特征和成岩相特征预测有利区域,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姬塬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以中细砂岩为主,搬运方式主要为跳跃式;矿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为中等—差;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为高岭石和绿泥石,胶结物成分以钙质为主,多为铁质方解石,其次为硅质胶结物;孔渗较低,属于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砂体的累积厚度、单砂体厚度,以及砂体对应的测井曲线形态等均体现了长8油层组砂体较强的差异性与变化性。长82,长81油层组单井中的最大厚度分别为37.9m,34.9m,最小厚度均为1.1m,主要集中在2~4m之间,平均厚度逐渐变小,依次为11.20m,10.43m;长82、长81油层组的GR测井曲线均是以钟形和箱型为主,但是长82油层组砂体对应的钟形与箱型测井曲线较长81发育,而长81油层组砂体对应的漏斗型与指型测井曲线较长82发育。长8油层组砂体平面分布图显示砂体展布呈条带状从西北部向东南部延伸,长82油层组主要发育河道砂体,砂体厚而窄,长81油层组主要发育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体,砂体相对薄而宽,水下分流砂体汇聚处较长82上移。通过研究发现该区长8油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含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等多个微相。砂体类型主要以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席状砂及其两两组合的复合砂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多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物性较好;河口坝砂体多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高,压实作用较强,物性一般;席状砂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分选好,塑性岩屑含量低,物性较好。研究认为长82油层组位于SQ2上部,位于湖盆初始扩张时期的高位体系域沉积,为水退体系域,而长81油层组位于SQ3下部,位于湖盆逐渐鼎盛时期的湖侵体系域而低位体系域沉积不甚发育,为水进体系域。长8油层组不同旋回的不同砂体组合,可以识别出三种主要砂体类型,分别是高位体系域早期、低位体系域沉积的分流河道拼合型;湖侵体系域早期分流河道砂坝型;湖侵体系域晚期发育的席状型。姬塬北地区长8油层组的成岩作用复杂,与储层发育相关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压实作用及碳酸盐胶结作用起到了破坏性作用;绿泥石膜胶结物能抑制自生矿物生长和抵抗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对原生粒间孔隙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成岩矿物等分析,并结合沉积背景将研究区主要的成岩相划分为压实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成岩相、绿泥石膜—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矿物溶蚀—方解石胶结成岩相、高岭石胶结—长石溶蚀成岩相5种成岩相,其中压实成岩相、方解石胶结成岩相为破坏性成岩相,对储层发育不利;绿泥石膜—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矿物溶蚀—方解石胶结成岩相、高岭石胶结—长石溶蚀成岩相为建设性成岩相,有利于储集空间的形成。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优势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相的控制。结合砂体分布、成岩相发育差异可以较好的预测优势储层,其中长82油层组的储层发育较长81油层组好。盐50井、盐67井区为长82油层组有利储集区域,预测面积分别为110km2。长81油层组有利储集区域为盐37—峰11井区一带,预测面积为220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