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小说兴起,人物形象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小说文本中,甚至成为作家架构小说的主要支撑。分别获第三届和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路遥与李佩甫作为陕西省与河南省的两位文学大家,立足所在区域书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功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奠定了他们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路遥与李佩甫虽属于不同的时代和地区,但却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写作题材,在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其一,二者都曾长期生活在农村,对乡村基层干部有着独特的认知,热衷于权力叙事,对权力阶层的刻画入骨三分;其二,亲身经历或间接体验了乡村的贫困,使他们笔下的老一代农民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苦难,既淳朴善良、顽强生存,又畏惧权力、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其三,他们熟知城乡交叉地带,塑造出一批往返于城乡之间的逃离者形象,或出于理想、或出于仇恨、或仅仅为了改变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而离开乡村走向城市;其四,两位作家在潜意识中都保留了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他们笔下的女性不论是农村妇女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都呈现出女性个体意识的缺失。因此本文选取干部形象、农民形象、“逃离者”形象和相关女性形象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引言部分,对国内外关于路遥和李佩甫人物形象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评述,分析选题缘由、意义,确定研究方法。第一章对两位作家笔下的干部群像进行比较,包括基层村干部和县级及其以上干部。其中乡村基层干部形象较为复杂,具体来说有三个基本特征:玩弄权术、巩固统治地位,以权谋私、精于算计和为民谋利、造福一方;在县级及其以上干部的形象塑造上,表现在路遥笔下大多是高大全一类的形象,表现在李佩甫笔下则比较复杂。最后分析导致作家热衷于权力叙事的原因: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作家的个人体验。第二章先分析路遥和李佩甫倾向于书写农民的原因,再从正反两面分析作家笔下的农民群像:首先,他们都具有传统农民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其次,他们作为物质灾难的承受者,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顽强生存、奋力挣扎;但在政治运动和政治灾难面前却逆来顺受。最后,他们又是精神苦难的承受者,既畏惧权势又攀附权力;当他们无力改变自身境况时,宁愿相信宿命。第三章在城市化背景下观照背井离乡的农村人,分为男性离乡者和离经叛道的女性逃离者。在“离去——归来”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种不同的离乡模式下分析男性离乡者;与男性通过正常途径离开乡村不同的是,两位作家笔下的女性逃离者大多是为乡村伦理所不容的。这些逃离者最终都无法避免被双重边缘化的命运,沦为乡村的局外人,城市的边缘人。第四章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两位作家笔下的农村传统女性和城市知识女性。其中农村女性又包括恪守妇德的传统女性和离经叛道的女性;在对城市女性的情感态度上,两位作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倾向。路遥热情赞美城市知识女性,李佩甫却厌恶甚至仇恨城市女人。最后追溯导致女性个体意识缺失的根源:一是作家的性别身份,二是他们的人生体验。最后综上述研究得出结论,呼应全文,强化本论文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