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安七子是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在文学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地位。他们生活在汉魏之交,正值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到“区宇方辑”的社会剧变时代;这个时代在思想文化上表现出经学意识形态衰微、道家思想抬头、士人自我意识逐步觉醒、文学精神渐趋复苏的特点。七子大都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自幼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染,而随着社会政治由衰乱趋于辑安,他们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个由四处飘泊到基本安定的过程。这样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和人生经历自然影响他们的创作,是形成他们作品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七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人生都有自己的见解,这也与他们的人生抉择和创作特点有内在联系。 “建安七子”作为一个作家群体活跃在中国漫长的文学发展史上,并为人广泛认可,有其必然性。首先,他们创作并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多种题材和体裁,有文学性较强的,有实用性较强的,有理论性较强的,还有子书和史传类著述等;其情况不一而足,而在题材的开拓和文体的发展以及表现手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次,就他们文学性较强的作品而论,七人的创作在精神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不少相通相同的地方,此所谓“共同风格”。其中包括由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决定的为整个时代文人创作共有的“时代风格”和由他们相似的人生经历、身份地位等决定的共属于他们这一群体的“群体风格”。最后,七子的创作还“各自成家”,具有与他们各自独特的出身、经历、个性、气质、才学等相通的“个人风格”。风格是作家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考察七子的创作实绩和文学风格是认识、评价他们的文学史地位的基础。 七子既处于汉魏之交的社会剧变时代,他们的创作在风格和地位上就有过渡性质。从大的方面看,他们的文风是从两汉以上到魏晋以下的过渡;从小的方面看,他们的文风是从曹操以上到曹丕曹植以下的过渡。对于两汉文学而言,七子的创作在题材体裁及风格上有所继承,但更重要的是拓展;对于魏晋乃至南北朝文学来说,七子的创作在题材体栽及风格上有多方面的开先作用。这体现在七子的创作题材体裁的多样化、情感内容的个性化和艺术表现的精美化等方面。总之,建安七子创作的文学史地位表现在从“汉音”到“魏响”的过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