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保作为公司经营过程的一种正常行为,如果运用得当,能使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方担保人实现多赢。企业资信度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困扰导致第三方担保的产生,第三方担保的存在则可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有效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引导资金合理流向,促使借贷市场有效地运行,提高借贷双方的福利,从而也有利于改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社会信用资源不足,专业担保机构的发展亦不是很完善。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的公众公司,其财务、经营相对透明,并且资金实力较强,具有充当担保人的先天条件。长期以来,银行也认为上市公司是信用最好的企业群体,因为上市公司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后盾,即使还不出款来也可以发股融资,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量担保行为的发生。2002年年报显示,高达70%以上、数量达到899家的上市公司涉及担保事宜,高达49%、数量达到600家的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担保金额达1197.77亿元,;对2003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的不完全统计,在2003年1月-9月,沪深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共有324家公司存在担保行为,担保事项高达1015笔,涉及金额高达653亿元之多。大量的上市公司也因担保而深陷其中,诉讼纠纷不断,严重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有的上市公司甚至因担保行为而走上了退市的边缘。在英法美等国家,很早就对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予以关注,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亦较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较完善。由于我国同英法美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特别是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对其研究成果也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借鉴。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的研究相对较晚和较少,而且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多是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构建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防范体系,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也有迫切性。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对企业担保及其风险进行理论分析。企业资信度和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第三方担保的产生,第三方担保的存在可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有效地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成本,引导资金的流向,<WP=3>促使借贷市场有效地运行,提高借贷双方的福利,从而也有利于改善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在第三方提供担保过程中,由于成本和收益不确定性的存在,这又导致担保风险的存在。第二个部分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的历史与分类。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可分为三个阶段:1、2000年7月以前上市公司担保主要是为大股东及关联企业担保;2、2000年7月至2003年8月上市公司担保主要是上市公司之间互保和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3、2003年8月以后,上市公司担保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和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划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第三个部分主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的风险及其成因。我国上市公司担保在现阶段有以下特点:1、涉及上市公司数量多;2、上市公司互相担保与连环担保多;3、上市公司对子公司担保多;4、担保总额大;5、违规担保多。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的风险主要表现在:1、担保变成“内部人”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2、担保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隐形杀手”;3、担保引发诉讼纠纷,影响公司实施稳健经营;4、“担保圈”放大风险。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2、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3、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放弃了对贷款企业的监控;4、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育不健全,担保市场不规范;5、现有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上市公司担保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第四个部分从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就构建我国上市公司担保风险的防范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1、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担保决策制度;2、建立上市公司担保风险预警机制和上市公司与银行担保风险共担机制;3、建立上市公司担保政府补偿机制;4、健全我国的担保体系;5、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本文的结论部分指出:尽管上市公司担保存在很大风险,通过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促使上市公司担保行为良性发展,可以实现担保各方利益主体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