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援助主体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qh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援助主体制度作为就业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就业援助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应有效果。我国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经过6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就业援助制度已经形成了自有的体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业援助主体制度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急需对它进行改革。如今的就业援助主体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劳动就业市场,基本由政府包办就业援助,非政府组织参与少,用人单位对实施就业援助的积极性不高;各地方政府仅将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的对象,明显缩小了《促进就业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范围;就业援助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实施就业援助的政府部门在就业援助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了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事件屡禁不止。这些问题阻碍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就业援助的正常实施,制约了就业困难人员平等就业权的实现。由于目前我国就业援助主体制度问题重重,导致了就业援助领域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等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就业困难人员对就业援助制度的信誉,促使有关部门和学术界进行深入的反思。一般认为,要保障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权,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就业援助主体制度成为解决就业援助面临的困境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从我国就业援助主体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对完善我国就业援助主体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当从就业援助实施主体、对象以及监督主体三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并提出了诸多改进与完善的建议与设想。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就业援助主体的概述,包括就业援助以及就业援助主体的概述、其中有对就业援助实施主体、对象、监督主体定义的理解以及其他制度的比较分析,还分析了我国就业援助主体的法律法规现状及问题。第二部分为就业援助主体制度的理论基础。一是国家干预理论,是为国家主导就业援助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二是平衡协调理论,从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与协调,强调了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用人单位在就业援助的作用;三是实质正义理论,从就业援助制度的本质出发,论证就业援助主体制度的合理性。第三部分为国外就业援助主体法律制度之考察,主要针对美国、英国与日本的就业援助主体制度,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其经验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就业援助、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用人单位予以配合的就业援助合作体系,就业援助范围广泛以及完善地监督制度。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就业援助主体法律制度的设想。首先谈现行就业援助主体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就业援助主体法律制度的合理建议,包括就业援助实施主体的完善、就业援助范围的扩展以及就业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其他文献
棉花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棉花不仅涉及到了我国广大棉农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还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而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行业,承担
根据《巴塞尔协议》等国际公约的要求,中国的银行监管部门于2004年1月开始,在全国的银行系统推行严格的资本充足性管理。作为国际银行界主流的监管政策,资本充足性管理对商业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继而我国养老机构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养老护理员等问题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研究的。在发达国家养老护理方面早已建立起比较完
目前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还面临着发展规模尚小、品种单一、技术手段落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采取弹性制度推动参与
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激发和尊重学生自主识字的热情是提高识字教学水平的第一步。6年新课程改革中,各地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然而也出现了一味追求识字教
明晰化是翻译中固有的现象。1958年这一术语首次出现时被定义为“一种翻译技巧,译文以明确的语言表达原文隐含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原文中能根据语境推断出来”(Vinay and Darbe
据最新统计,世界上高龄人群大约为8.4亿,肢体残障人士大约6.5亿,伴随着世界性的低出生率以及每天交通事故、自然灾害下产生的肢体残障人士数量的增加,如何让高龄人群安度晚年
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努力构建创新型社会,力图提高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为我国参与在全球化浪潮下的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当前,学术界对经济学语义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