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始于晚清新式学堂,而美术教育的出现也联系着中小学堂图画课教师的特定需求。民国初期,随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高等美术教育借由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建构,并逐渐形成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教育这两种模式。在此前提下,本论文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现实—历史结构框架中,基于艺术和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以当今世界艺术和艺术教育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切入点,探究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脉络、现实状况,以及重要的现象、背景、成因和影响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艺术”这一概念经由美术学院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授和艺术史叙述被不断定义和经典化,而“艺术”的“边界”也在历史进程中频频变动。本文第一章将通过对于艺术、艺术教育、美术学院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探讨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现场中如何想象与实践美术教育。本文第二章将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美术教育放置在晚清以来的百年历史脉络中考察,试图梳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和美术教育之间如何进行互动与构建。这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历史逻辑、理论来源和话语支撑。本文第三章则结合具体样本论述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学院这两种美术教育体系的突出特征、目标诉求、现实价值、问题局限。最后基于两种美术教育模式的现状,着重反思未来中国美术教育新的可能性,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美术教育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为典型的“实验”对于中国美术教育未来的想象与实践。在当下,专业美术学院和师范院校美术学院这两种美术教育模式都需要思考如何在“宽厚的大学教育”与当代艺术现场之间充分实践符合自身属性定位的美术教育。相关从业者、参与者首先要充分厘清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工作者这两种身份角色的区别、产生背景、联系性。而在美术教育借由大学制度进行建构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美术教育自身所包含的独特性、整体性、流动性,继而进一步推动美术教育形成更符合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演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