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社区整合是乡村经济学、乡村地理学和乡村社会学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乡村社区分化逐步加速加剧的大背景下,从整合角度来考虑乡村社区的发展和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位与协调问题,具有溯本求源的积极意义。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学多关注村域经济模式的发展演进、城乡经济关系的互动与协调等方面;地理学多从空间视角出发,对乡村社区居住、生产和生活等空间的合理协调入手,对于乡村社区的发展问题予以关注并提出解决方案;而社会学则从乡村社区内部的成员关系和组织关系等层面对于乡村社区社会问题的缓和调解等进行关注和建议。乡村社区整合,关注的是乡村社区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通过对其自身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对其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新梳理协调,以使其焕发更高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的问题。从整合区域而言,乡村社区整合不仅是乡村社区内部的整合,还包括乡村社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整合;从整合领域而言,乡村社区整合不仅是经济资源的整合,同时包括对其内部组织关系的整合,对其生产和生活空间的整合。因此,本文综合经济、地理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对新郑市近年来乡村社区整合的时空特征、主要类型和驱动机制等进行了相关研究。 从乡村社区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存在着“未开发用地——传统农业用地和村落用地——工矿和城镇聚落用地”整合演变的总体趋向。因此,本文以乡村社区内部工矿企业用地、住宅用地和现代设施农业用地等高经济投入和产出率土地占该乡村社区总行政区土地的比例为指标来衡量不同乡村社区的整合发展程度,本文称其为整合度指标,并以某时段内平均每年的整合度变量——整合变动率来衡量乡村社区的整合速度。在此设想的基础上,本文先借助ARCGIS手段,对新郑市1990、2000、2010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矢量化分类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郑市331个乡村社区在1990年至2014年的整合变动情况进行了定量化统计测算。其次,借鉴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型,对新郑市空间界面的分布情况进行矢量化处理。再次,以空间界面的类型和等级的不同对新郑市所有乡村社区进行划分,并通过ARCGIS的空间校正、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不同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度均值等数据进行了测算和统计分析,得出本文研究和论证的相关数据。最后,结合空间界面理论对新郑市近年来乡村社区整合的时空特征、类型和动力机制进行相关分析和论证。 通过分析发现,新郑市乡村社区整合与空间界面的有无、类型和等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乡村社区的整合程度与速度往往与该乡村社区所处区域空间界面数量成正相关关系,即多重空间界面重合叠加区域乡村社区的整合要好于单一空间界面处的乡村社区,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好于非空间界面处的乡村社区;(2)人为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往往要好于自然空间界面处的乡村社区;(3)开放式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要好于封闭式空间界面处的乡村社区,且开放式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度高低与该空间界面等级存在正相关关系,封闭式空间界面处乡村社区的整合度高低与该空间界面的等级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结合新郑市近年来乡村社区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从空间界面类型的角度将新郑市乡村社区的整合划分为4个类型:城(镇)乡界面区的城镇扩张改造式整合、交通等基础设施界面区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扩建的扰动式整合、资源界面区的资源开发占用式整合以及非空间界面区的搬迁改造式整合。从一定侧面反映出,空间界面的存在对于乡村社区的整合方式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 从本文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空间界面效应对于乡村社区的整合存在促进和加速作用,且这种作用因空间界面的类型和等级而异。从这个角度而言,空间界面理论对于指导乡村社区整合的因时因地开展具有理论上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