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肺癌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癌症中排在首位,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增长。[1]导致这种现象发生无非就是没有积极控制发病因素,早期诊断没有到位,没有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2]以大样本临床研究为基础的传统治疗只是考虑了相同临床特征的患者,对个体化治疗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既要提倡规范化治疗,还要重视个体化治疗的研究。[3]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治疗手段效果已达到平台;即使是让我们看到曙光的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也不是说是每个人都适合的。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可以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方面下手找到突破口,进行探索。现在已有研究发现,有些基因与化疗药物的疗效有关,如果医务人员更加努力研究一些药物基因与肿瘤药物的关系,对于以后临床合理用药,调整化疗方案及剂量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治疗。目的通过基因靶标检测,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ERCC1、TUBB3、TYMS、RRM1mRNA的表达情况及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用药情况,并逐步成为临床常规工作。研究方法对我院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目标检测,那就是实验组。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组织中ERCC1、TUBB3、TYMS、RRM1mRNA的表达情况,用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组织中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用药情况,无固定治疗方案;另外选择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TP标准方案治疗,治疗完一周期为三周,至少化疗4周期以上,每2个化疗周期评价一次,观察两组的生存率,标准方案治疗和基因检测后方案治疗的生存率比较用X2检验,所有数据运用SPSS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得出,ERCC1mRNA低表达18例,中表达15例,高表达9例; RRM1mRNA低表达13例,中表达18例,高表达11例;TUBB3mRNA低表达11例,中表达20例,高表达8例;TYMSmRNA低表达9例,中表达19例,高表达14例。2.通过突变富集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得出EGFR基因突变患者12例。提示对铂类药物敏感患者18例,对吉西他滨敏感患者13例,对紫衫类药物敏感患者11例,提示对氟类药物培美曲塞敏感患者9例,提示可以用EGFR-TKI药物患者12例。3.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情况及生活质量的观察: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检测组患者由于治疗前进行检测,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针对性,检测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检测组(71.43%vs45%,61.9%vs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从患者生活质量来看,检测组治疗前KPS评分为63.56±17.34,治疗后KPS评分为85.24±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液相芯片技术特异性及灵敏性较高,可以有效的检测与肿瘤药物相关的基因,指导临床用药,避免无效化疗,做到可以有的放矢进行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