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肺炎病死率极高。近年来,以亚胺培南(Imipenem,IPM)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主要的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各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如TEM、SHV、OXA、PER、VER、GES、VEB等)、金属β-内酰胺酶(如IMP、VIM、SPM、GIM等)、质粒头孢菌素酶(AmpC)以及外膜孔蛋白D2(OprD2)缺失,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机制,本文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进行亚胺培南等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并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从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08株,所有菌株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其配套产品进行鉴定。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1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进行药敏分析,明确其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2.对筛选出的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EDTA协同试验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表型筛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明确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3.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对53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ESBLs表型检测,同时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ESBLs相关的基因检测,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08株铜绿假单胞菌(PA)的临床分布以ICU为主,呼吸内科、老年病科次之,分别为25.0%、13.94%、9.13%;各临床标本中以痰分离率最高,占60.57%(126/208),其中耐亚胺培南PA有53株,耐药率为25.48%(53/208),且都为多重耐药菌株,并对头孢替坦(CTE)、头孢唑林(CZ)、氨苄西林/舒巴坦(AMS)、呋喃妥因(FTN)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45%、86.79%、88.68%、90.56%,而对丁胺卡那霉素(AN)、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较为敏感。2.采用EDTA协同试验对53株耐亚胺培南PA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共发现4株阳性,而PCR检测发现有3株为VIM-2阳性,其他基因型未检出。3.按CLSI推荐的ESBLs表型检测方法对53株耐亚胺培南PA进行ESBLs检测,其中14株ESBLs表型检测结果阳性,占总菌株数的26.41%;采用PCR方法对PA进行ESBLs相关的基因检测,共检测出23株阳性,占43.39%(23/53),其中有16株(69.56%,16/23)为TEM型,4株(17.39%)为OXA-10型,3株(13.04%)为PER型,未检测出OXA-2、SHV和VEB型。结论:1.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整体耐药现象严重,且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广泛,以ICU分离率最高,各临床标本中以痰为主。2.我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的耐药机制具有多样性。CLSl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3.产β-内酰胺酶是我院耐亚胺培南铜PA的重要耐药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