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rectal cancer)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居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的结直肠癌患者约有200万例,其中有60万患者因结直肠癌而死亡。直肠癌的分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其发病率总体趋势则是在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发地区是低发区的10倍,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以及北美等地的直肠癌发病率最高,中西非以及中南亚发病率最低,而我国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数在亚洲地区甚至全世界所占的比例仍较高。在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的增长速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病死率居第5位。由于直肠癌多呈溃疡型围管浸润生长,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并肠梗阻。传统观念认为,治疗直肠癌并肠梗阻时,先于梗阻近端做横结肠造瘘,待充分完善肠道准备后,再Ⅱ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随着治疗理念的改变,肠道吻合器的改进及发展,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现在很多学者进行各种尝试,对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I期吻合,即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根治术),若术前未行肠道准备且粪便较多可于术中结肠充分灌洗后予以吻合。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Dixon根治术与放置金属支架后择期行Dixon根治术是其常见的两种手术方式。为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选取2010年01月至2016年09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河南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分别行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Dixon根治术与放置金属支架后择期行Dixon根治术的118例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白蛋白水平变化以及手术前后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等指标,为临床上治疗直肠癌并发肠梗阻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6年0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接受Dixon手术治疗的118例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Dixon根治术)62例,对照组(放置金属支架后择期行Dixon根治术)5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情况等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组织学分类、病理分期进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1.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平均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围手术期2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手术前后CEA水平变化:术前CE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EA水平下降明显,术前与术后3个月CEA差值,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值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第1年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Dixon根治术与放置金属支架后择期行Dixon根治术相比,观察组术中操作较对照组复杂,但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复发转移风险并未增加。2.与放置金属支架后择期行Dixon根治术相比,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Dixon根治术同样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能迅速解决肠梗阻症状,并可避免患者带癌生存。3.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中结肠灌洗,规范实施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等前提下,对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给予I期Dixon手术是安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