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山药根土复合体模型构建及脱土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tianfu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药食同源功能的麻山药,广泛种植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目前,麻山药收获主要通过开沟、输土、土垡分离、振动松土、人工拔取的方式收获。麻山药收获难度大、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破损率大等问题一直影响着种植户的收益。近年来,部分学者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山药收获机械进行了相关研究及结构优化设计,但仍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缺乏对麻山药根茎-土壤-机具相互作业机理的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麻山药根系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麻山药种植区域土壤力学特性、毛细根-土壤复合体力学特性为目标,实现了对麻山药根茎、麻山药种植区土壤、麻山药毛细根-土壤复合体等关键参数的标定,建立了麻山药根土复合体仿真模型,为设计和优化麻山药收获机具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麻山药的力学性能试验,得到了麻山药轴向极限压力值、径向压溃极限压力值和三点弯曲极限压力值为。采用EDEM中的黏结模型,基于结构化网格坐标和双峰模型分别对麻山药表皮和芯部进行离散元仿真建模,通过Design-Expert设计试验及其结果优化功能,以轴向压缩极限压力值、径向压溃极限压力值和弯曲极限压力值对麻山药黏结参数进行标定,标定结果为:法向刚度=8.0684×107N·m-3、切向刚度=2.0314×107N·m-3、临界法向应力=1.2876×107 Pa、临界切向应力=8.9623×107 Pa。冲击验证试验表明:麻山药仿真模型受到冲击载荷速度分别为1.40、1.98、2.43、2.80、3.13 m/s 时,对应的仿真误差分别为 8.63%、10.50%、12.79%、15.63%、19.89%。通过土壤剪切试验,对麻山药种植区土壤力学特性进行测定,得到土壤极限剪力值。通过筛选试验,得到影响土壤仿真模型极限剪力的显著因素为:黏结刚度、土壤剪切模量、土壤-土壤滚动摩擦系数;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以实测土壤剪力值为目标,对土壤仿真模型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剪切模量=4.5600×106Pa、土-土滚动摩擦系数=0.173、黏结刚度=5.2033×105N。基于优化参数,建立了麻山药种植区土壤仿真建模,通过仿真试验与田间试验阻力对比得到仿真误差为2.06%。通过对麻山药毛细根-土壤复合体的极限剪力进行测量和回归分析,得到麻山药四个毛细根形态学指标与麻山药毛细根-土壤复合体极限剪力的关系;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得到麻山药四个毛细根形态学指标与麻山药毛细根-土壤复合体极限剪力的关联度。通过测量计算得到麻山药毛细根-土壤复合体的黏结参数为:法向刚度5.203 3× 105N·m-3、切向刚度=2.493 8× 106N · m-3、临界法向应力为 1e+105Pa、临界切向应力为5.3 1 9 0× 105 Pa。跌落试验表明,根土复合体仿真模型误差为15.11%。通过分析土壤破碎机理,建立了水平和垂直激励下麻山药根土复合体力学模型。通过水平、垂直、二维激励仿真试验,得到水平、垂直、二维激励下麻山药仿真模型的黏结断开率最优值分别为:5.27%、4.04%、9.05%,根土复合体的土壤脱净率最优值分别为:55.03%、67.10%、72.09%。以麻山药仿真模型的黏结断开率最低和根土复合体的土壤脱净率最高为目标,优化得到二维振动下频率和振幅分别为:9.39 Hz和30.12 mm。
其他文献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条件,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促进水资源集中管理与统一分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实施脱贫攻坚任务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来水普及率、供水质量、效率以及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由于资金限制,往往注重减少初始投资,未能兼顾全寿命周期的工程性能和成本,有些工程对需水量变
随着网络在我国迅猛发展,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与日俱增。而青少年阶段是处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里,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弊端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并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发挥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就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冀北山地三种典型的林分分别为华北落叶松纯林与落针混交林、落阔混交林。对三种典型林分进行科学的培育和营林生产管理,可使其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本研究选取三种林分类型(华北落叶松纯林、落阔混交林、落针混交林),运用近自然经营理论和常规均质经营理论,从林分生长、结构、多样性以及水源涵养等方面,分析比较两种经营方式对不同林分类型的抚育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从林分生长方面分析,近自然经营下三种林分平均胸
异宗配合的玉米大斑病菌是玉米上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具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能力,但该病菌的染色体分布情况和有性生殖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对不同发育时期玉米大斑病菌的细胞核数量进行染色观察,进而选取细胞核数量较多的芽管时期,采用改良的芽管爆裂法(GTBM)从病菌芽管中获取分散良好的染色体,用吉姆萨和荧光染料DAPI分别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及其形态,使用绘图软件进行染色体抠图,通过
在人工栽培多年生北苍术中,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根部病害日益严重,同时农药和化肥的滥用,导致品质和疗效不断下降,严重影响着北苍术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用药安全。为了保证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国家相关法规指出优良种苗繁育是中草药标准化生产的核心环节,而菌根化育苗是提升药用植物后期抗病及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将针对人工栽培北苍术有效成分降低、病害发生频繁、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分析道地药材北苍术根区土壤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极不均匀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它是一项巨大的、跨流域的战略工程。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km,跨度长,输水距离远,影响水体水质的因素复杂多样;为保证受水地区饮用水安全,对南水北调水质质量要求较高。全面了解水质现状和变化趋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北区地区稳定运行和应对风险的重要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明渠(局部为管道和暗渠)输水,干渠输水线路长
盐害是限制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棉花作为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苗期易受盐害影响。褪黑素作为一种新型激素在植物抗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褪黑素对棉花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子萌发、花药育性等方面,而褪黑素对棉花幼苗的影响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以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国欣9号”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开展水培试验,研究盐和褪黑素
近年来,滨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土地资源被大量占用,人地矛盾加剧,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限制滨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持滨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合理治理和改良盐渍土。本文以河北省曹妃甸区典型的滨海盐渍土为研究区,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未经改良的盐碱荒地为对照CK,选取了“物理无覆盖-60cm改良剂-乔木模式”(T1)、“物理覆盖-60cm改良剂-灌木模式”(T2)、“物理覆盖-4
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植被等成土条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引起土壤类型以及土壤性状发生变化。前人有关土壤垂直地带性规律研究有很多成果,近些年这方面的研究从大区域宏观规律研究逐渐进入中小区域细致研究,其目的是在宏观规律研究基础上为中小生态空间连续体土壤生态保护、土壤养护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以太行山北段阜平县为研究区域,在县域内2000米海拔变化(分成6个海拔段)的条带上分地段设置
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曾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治疗。由于氯霉素在食品动物中大量使用,形成的残留会对人体健康形成潜在的危害。本论文的目的是合成针对氯霉素的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以其为识别元件建立直接竞争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法和直接竞争荧光法用于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的残留检测。通过YASARA软件模拟发现氯霉素分子结构中的特有结构是硝基苯。以硝基苯为模板分子分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