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内高层住区出现至今已过去了四十余年,其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我国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但早期高层住宅不论户型或是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都不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渐摸索进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需求日新月异,而居住建筑由于寿命周期长、更新成本高等特质的限制,时刻处于时代发展的末端。对于老旧住区,需求与现状之间必然存在矛盾。 高层住宅第一批持有者已到中、暮年,资本积累与生活追求的转变促使其中大部分人产生改善性需求,进而出售或出租已逐渐破败的房屋。老旧高层住区由于所处中心城区,医疗、便民设施齐全、生活便利,很得老年人青睐,他们逐渐成为老旧社区最中坚的人口组成;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办公圈规模化形成,老旧高层住区距办公圈、商圈、交通枢纽近,也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上班族居所的选择。我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形成,社区适老化研究也一直在跟进,相比之下,青年人作为城区高层住宅的新兴力量,其需求的关注度远远不够。在智能化生活状态的当下,尤其是近五年来沟通与社交方式虚拟化的转变,青年人群有着与以往任何人群完全不同的交往需求,体现在居所环境中则需聚焦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高层住区由于楼体高间距大,同时多配置地下室,室内外公共空间都有巨大的更新潜力,由此引发议题——基于青年交往需求的老旧高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研究。 本文以时下青年人群的交往需求作为切入点,研究了老旧高层住区公共空间的类型、特征与空间感受,明确其活动面积不足、功能覆盖人群单一、品质不合时代审美的现状;同时剖析青年人群的心理、生理与时代特征,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总结出群体最为迫切的交往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影响青年人群交往意愿的空间要素,具体有: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适用性与空间感受。并对此提出适度更新、多元主体参与、空间共享三项更新原则,在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四项具体策略——多方拓展可用空间、方案竞选与主体投票、功能复合、虚拟网络平台搭建。最终针对公共空间的分类提出每一类空间的更新模式,为老旧高层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提供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