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青文学”溯源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x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对“后知青文学”起源进行细致的辨析和梳理,认为“后知青文学”并不像研究界认为的起源于1990年代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而是伴随着1980年代初国家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知青主体的重构,作家自我意识的自觉,文学作出的必然反应和调整。研究认为,从“知青文学”到“后知青文学”是集体记忆的“我们”的写作到个人记忆的“我”的写作的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后知青文学”改变了“知青文学”“诉苦”和“炫痛”的单一写作模式,拓展着自身写作疆域,在“我是谁?”“农民是谁?”等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其他文献
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创作成就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长期以来深受读者和研究界的喜爱和关注,在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莫言的文学阅读和研究热情必将进一步被
杂志书是目前活跃于图书市场的新型出版形态。在这股杂志书出版热潮中,创办于2006年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读库》彰显出独特的品牌效应,被誉为“MOOK出版潮流中最具含金量的一
吴澄的《礼记纂言》是元人有关《礼记》的一部重要着作,但是有关此书却研究乏人。本文在研读《礼记纂言》文本的基础上,对《礼记纂言》的解经体例和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指出其中
“抵抗性”的文化是后殖民语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阿赫默德认为,“抵抗性”的文化应该以“民族—大众”的文化为基质,以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抵抗”为目的,以重写“印度文学”
处于杜诗学的兴盛期,宋人在杜诗阐释方面有着多方面的成就,也拓展了杜诗阐释新的空间。作为在宋代勃兴并且广受关注的两个阐释领域,诗语论杜对注杜是存在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在
美国当代短篇小说家雷蒙德·卡佛,因“极简主义”标签而成名,死后被称为“美国的契诃夫”和“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六十五部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