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各种因素,教师应把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开设情况,在长、株、潭三地的七所中学进行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调查。发现七所学校均没有开展这项实验,而是通过口头描述、分析实验过程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并非常典型地进行这样的实验分析: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由此推测出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文从该实验由来、教学目标、实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酒精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如何改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上述简单的推理不符合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了探索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进行了多项案例教学探索,将“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CO2”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参与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进行实验方案完善,通过“如何使用加酶洗衣粉”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借助生物学方法探究洗衣粉的污染带来的危害,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发现:中学生物的一些演示实验,学生参与少,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若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实验分析,鼓励学生发现不足,在完善实验方案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积极加以启发和引导,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以此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应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开放性实验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完善,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伙伴,是良好的引导者、帮助者,以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