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眼动脉的解剖及常见变异的CTA显示,评价三种CTA重组方法之间显示眼动脉各段的差异。 方法:眼眶或颅脑CT增强扫描的40例患者进行了评价,利用ToshibaAquilion one320层CT容积扫描所得的数据进行MIP、VR和MPR重组,观察眼动脉的起源、走形、分支以及变异情况。 结果:1.MPR、MIP和VR三组图像之间显示眼动脉起源部位的能力近似,均能较好地显示眼动脉根部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关系。2.MPR、MIP和VR三组图像显示眼动脉颅内段、视神经管段和眶内段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眼动脉末段的显示VR明显评分低于MIP和MPR(P<0.05)。3.眼动脉各段显示:3.1眼动脉颅内段短肢部(1.29±0.53)、角“a”部(120.59±17.80)、长肢部(2.85±0.85)和角“b”部(145.78±20.05),均可在CTA上显示;短肢部、长肢部与中线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暂命名为“角α”(4.28±19.73)和“角β”(59.87±18.73)。3.2眼动脉神经管段显示为直线结构的有19/78支(24.4%);有59/78支(75.6%)显示为迂曲结构。3.3眼动脉眶内段:横过视神经走行至视神经内侧,68/78(87%)在视神经上方横过,10/78(13%)位于视神经下方,经眼内直肌上方、眼上斜肌的下方到达眼眶内侧壁,靠近眼眶内侧壁时出现两个弯曲的角度。眼动脉的角多为钝角和直角,弯多呈钝角。4.眼动脉分支:CTA对眼动脉很多分支不能很好地显示,眼动脉分支变异极大,MPR可以显示部分分支血管,VR及MIP均显示不满意。5.眼动脉各段内径:颅内段(1.43±0.37),视神经管段(1.45±0.32),眶内段(1.59±0.15)。 结论:320层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CTA重组图像可以较好地显示眼动脉的起源、形态特点、分支以及变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