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的逻辑--贵阳市镇山村布依族文化考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变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现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总体趋势看,任何国家、民族、群体的文化无不处于产生、发展、改变、消退的进程之中。而在人类进入现代化和世界体系的历史进程后,各种地域性、族群性、民族性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更因文化接触、涵化而发生了大规模、急剧的变迁。面对文化迅速改变的现象,理论界提出了各种观点予以解释,纷纷揭示了文化的某些性质、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进化学派的进化理念、传播学派的播化思想、历史学派的相对主义、功能学派的功能主义、社会学派的理论、涵化理论等等,都提出了各有解释力的观点。   但是,这些理论流派均没有从地方群众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揭示出文化变迁的“生活”根源,即没有充分展示群众的“生活理性”在文化变迁中的巨大作用,而往往偏重于外部社会环境对文化变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文化与人们世俗生活的密切关系为视角,提出“生活理性”是导致文化变迁的主观的、内在的根源。   生活理性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超自然存在的关系、人与人、人与文化的关系中形成的某些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积极适应和改变历史传统和现实环境,追求特定价值需要和事物更大功效的实现等。因而,生活理性是引导人们调整其观念与行为以适应自然社会环境和自我需要的理智性力量,是创造、利用文化事物为具体生活服务的一种思想自觉和行为态度。生活理性植根于群众世俗的生活实践之中,体现了群众对衣、食、住、行、娱等物质和精神方面丰富的、现实的需要,是追求世俗的、具体的、变化的生活需要的满足的一种基本观念和行为准则.   笔者认为,“生活理性”概念有如下解释力。   首先,它可以揭示出文化产生与变迁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克服以前理论偏重外部环境对文化变迁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人在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积极角色的局限。作者认为,文化体系的变迁除了根源于时代、环境变化所形成的外部因素外,它还离不开实施变迁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深入分析“人”这一主观能动体的行动逻辑和观念图式,才能揭示文化变迁的真正源泉和具体情景。   其次,生活理性奠基于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生活理性是保障这一需要实现的引导性、建构性力量,在其作用下,文化体系、文化事物被创造和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生活理性概念揭示了文化的生活属性,即文化既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又是人们主观选择与日渐形成的生活方式,它与人们的生活历程形成自然交融、彼此互构的关系。这就表明文化产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需求及其变化,文化的生命力、活力在于人的现实生活对文化客体的不断需求。   第三,生活理性还揭示了民族文化的真正主人是文化生长地的地方群众。当群众不再把陈旧的文化事物作为其生活的手段时,文化的原生价值和意义也就消失了,该文化形态也就面临被遗弃的命运,新的文化客体就会被创造或引入。   本文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民族文化变迁为个案,探讨文化变迁与人类行为的关系,以展示民族文化在人类理性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现代变迁逻辑。   绪论,首先阐明了本文的主旨是探讨文化与人类理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文化变迁的有关理论观点,展示人在文化变迁进程中所进行的主观努力,显示其能动作用和支配地位。此外,绪论还对文化变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相关研究对本文的启发意义。最后绪论对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   第一章概述了镇山村的社会历史和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其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从而呈现了镇山村文化变迁所处的自然和社会背景。   第二章介绍了镇山村的传统生产生计方式,并勾勒了其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所出现的多元性变迁形貌,正是这一基础性生计方式的历史改变才从根本上引发了镇山村整体社会生活的巨大改变。   第三章镇山村社会的转型首先反应在其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上,其传统的酿酒技术、饮酒礼俗面临着瓦解的命运。   第四章布依族较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服饰制作和穿戴习俗也因与主流社会融合进程的加快而出现断层和传承的困难。   第五章明清以来保存较好的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式传统民居虽然因国家的保护政策而减缓了被遗弃的进程,但是人口增长对住房的压力以及旅游开发对住房改造的需求仍然在威胁着传统民居的生存和保护。   第六章包办婚姻、繁复和仪式化的结婚礼仪是镇山村传统婚恋习俗的主要特征,但是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认同使传统的婚恋文化习俗发生了巨大改变,追求自由和现代的婚恋方式改变了传统婚恋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第七章民间信仰也许从形式上还保留了较传统的形态,但无论是丧葬习俗还是传统禁忌中的信仰观念,却面临着现代人“去魅”理性的挑战。   第八章参与人数锐减、参与热情不高、气氛不浓,这可以说是传统节日的现代遭遇。村里大量人口外来、现代生活方式侵蚀无疑是造成节日“惨淡”景象的基本原因。   第九章神话传说曾经在村民中代代相传,而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也许,每一时代都有每一时代的“神话、传说”,因而传统口头文化的失传难以避免。   第十章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根本的标志之一,而布依语在镇山村的传承却出现了断代和消亡的趋势。老人不愿意教、小孩不愿意学、在现代社会交际中的“无用”,表明了布依语传承困难的历史处境。   结语镇山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变迁是由于时代、社会转型及其引发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必然结果。从客观方面看,是经济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然,从主观方面看,是人们的生活理性引导人们适应时代、改变自身观念和行为的结果。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内蒙古地区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有力的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资源开发对当地牧民带来的利益却有限。矿产开发不仅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流动穆斯林作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这使得他们与流入地的融合比普通流动
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地方的发展实践已经证实,通过实施城镇化战略,可以达到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各地区
自1999年开始,为保护三峡库区环境,减轻库区环境容量压力,保证三峡库区的长治久安,国务院调整了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加大了移民外迁安置力度。截至到2004年为止,总共有16.6万三峡库区
1 建筑形式的演变 1.1 平面的演变 由于沈阳地区村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住宅建设水平也存在校大差,其建筑平面形式可归纳为:“第一代村镇住宅”、“第二代村镇住宅”“第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各民族人口逐渐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生育模式从传统的无序生育向计划生育模式转变,人口死亡率逐渐降低,人口素质得到巨大提升。在中国各民族人口发展过程中,朝鲜族人口发展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诸如,较早进入人口负增长,持续的强势人口流动以及较高的死亡率。朝鲜族人口发展的这些特点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人口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
联合国官员曾这样描述中国西北的这个边陲村落“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方,她的存在,证明人类过去有着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这块“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地
牧区、牧业、牧民问题的核心是牧民增收问题,它的解决关系到牧区的繁荣稳定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牧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内
蒙古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无论声乐、器乐、舞蹈、说书艺术等都是蒙古族文化中的瑰宝。科尔沁地区作为蒙古族聚居区之一,其民俗文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尔
计算机图像处理教学是计算机学习中的主要课程,是审美教学与科技教学的融合.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教学中引入情境体验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亲身感受度,增加体验和理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