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手段,具有协调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作用。然而其实施过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及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长期性、不可逆性及累积性,因此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评,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意义重大。目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而土地利用规划环评作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中观层次,是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才被正式确立的,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为此,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研究进展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协调度理论;对比分析各种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优缺点后,从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变化与土地整治出发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针对目前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指标间存在的信息重叠问题,以安徽省当涂县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为例,运用SPSS软件基于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及协调度对当涂县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基于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思路(环境影响识别—确定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指标),增加原始指标定量筛选环节,将能有效避免指标间信息重叠现象的产生,指标的独立性更高,评价结果更可靠;
(2)2005年,当涂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0.7341,环境、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分项指数分别为0.2596、0.0993、0.1657、0.2095。规划方案实施后,到2020年全县环境、资源、生态及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分别为0.3046、0.1072、0.2560、0.3272,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2020年的协调度值为0.6022,较规划基期的0.6296有所降低,应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