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3+2”发展模式的提法,泛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一市四省。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就业总量扩大,但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变、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就业问题仍是该地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另外,虽然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不容置疑,但对其如何影响,国际贸易理论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以上背景下,分析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根据论题展开要求,首先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得出研究的着手点,并且梳理相关理论,以此作为理论依托,以便明确研究方向。其次,在详细分析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与就业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的就业弹性分析。第三,通过实证方法具体研究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一是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建模分析泛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二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地区分析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从长期影响来看,泛长三角地区进出口对就业促进作用,其中出口影响显著,进口不显著。具体来看,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要远远大于安徽江西二省,并且长三角地区出口对就业的作用远远大于进口,而安徽江西二省反之。在短期内,长三角地区进出口变动对就业变动具有拉动作用,出口作用很弱,进口的作用较大但逐渐递减;安徽江西地区进出口对就业有正向影响,但其进口的作用在逐渐增大。另外,二者进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均存在滞后效应。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泛长三角地区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一、扩大国际市场与贸易规模,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二、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拉动就业不断增长;三、合理进口,发挥进口对就业的积极作用;四、重审重点就业渠道,减少区域外贸就业差距;五、调整教育和培训内容,提升人力资源的匹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