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不仅意味着一种身份,也意味着一种意识。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达到一种认同,它促使公民在相对民主的环境中,充分行使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各项义务。农村的社会政治历史环境、农民自身的身份特征、农村公民社会不发育等限制了公民意识在农民身上的发育和成长。农民公民意识是高于小农意识却又低于现代公民意识的一种具有农民身份的个体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社会政治意识。从广义政治的视野看,农民公民意识培育不仅关系到当下国家政治学之外的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层面的民主,而且关系到未来社会政治层面的民主。广义政治的视野为农民公民意识培育拓展了理论空间,也提供了实践导向。农民公民意识是农村市场经济、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先进乡村文化的内在要求,培育农民公民意识是缓解“三农”问题的润滑剂,是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选取浙江北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芦湾村为例,研究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培育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可以发现,该村公民意识已经有所发展,但其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瓶颈制约。受市场经济与现代政治的双重影响,该村农民对自身公民身份认知提升,关心公民福利保障,公共意识、土地产权意识、生态意识逐渐明朗。与此同时,农民的平等主体意识、权利责任意识、互助合作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监督意识、法律法治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文章认为,农村经济结构的制约、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善、传统臣民型政治文化、教育水平的制约、公民社会发育不足等因素是导致农民公民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宏观与微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下,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主要包括六方面:完善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村的开放性;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提升物质文化环境;破除传统风俗陋习,提升农村精神气质;开展系统公民教育,提高农民政治技能;加强农村政治建设,完善基层民主实践;培育农村公民社会,形成公民意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