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为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资源丰富。小果蔷薇主要以根、叶入药。其提取物除有显著的凝血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根入药可祛风除湿,收敛固脱。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腹泻、脱肛、子宫脱垂。叶可解毒消肿,用于治痈疖疮疡、烧烫伤。小果蔷薇资源丰富,是治疗烧烫伤及外伤性出血的一种有效草药,在民间应用广泛。但是根据文献检索,目前对于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从而确定其中有效的活性成分,进一步为开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对小果蔷薇乙酸乙酯萃取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LC色谱仪、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2D-NMR,ESI-MS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了其中1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2α-羟基熊果酸(2),胡萝卜苷(3),蔷薇酸(4),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6),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18-二烯-28一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7),异阿江榄仁酸(8),23-羟基-委陵菜酸(9),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1),翻白叶苷A(12),4,2’-二-(3,4-二羟基苯基)-5,3’-二羟基-6,7-骈二氢吡喃-3,4-二氢苯骈吡喃酮(13),黄芪苷(14),2α,3β,19α,24-四羟基齐敦果-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6),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19(29)-二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7),野蔷薇苷(18)。其中,4,2′-二-(3,4-二羟基苯基)-5,3′-二羟基-6,7-骈二氢吡喃-3,4-二氢苯骈吡喃酮(13)为一新化合物,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1,2,3,4,6,7,8,9,10,11,12,14,15,16,17,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根据文献的报道,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是蔷薇属植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其中五环三萜类型的结构尤为典型。小果蔷薇中化学成分的具体药理活性报道还需要有待本课题组进一步的研究得以确定。